基督宗教 淺談

基督宗教                                  1-1-2017

基督

包括天主教新教(基督教)東正教

基督始創人是耶穌

基督宗教是信仰耶穌基督救世主一神論宗教,發源於西亞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稱之。 

按照傳統基督教的信仰,耶穌基督被視為三位一體的永恆的的第二位格,稱為聖子。為了將人類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他降世為人,成為舊約聖經撒迦利亞書中所預言的彌賽亞。在公元元年左右的羅馬帝國猶太地區,童貞女馬利亞未被迎娶前,聖靈降臨在她身上,使她懷孕,在巴勒斯坦的拿撒勒生下耶穌。父親約瑟一度想休了瑪利亞,但受了天使的指示,仍把她娶了過來。

 他三十歲受約翰洗禮並開始傳道,自稱神的兒子,宣揚愛神和愛人的福音,宣稱信他的人會永遠不死。傳道三年以後,他被保守派猶太祭司該亞法控告,被羅馬總督彼拉多判處死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這正好成就了耶穌降世的目的,他的死為世人的付上贖價。他三天以後復活,顯現給他的門徒看有四十天之久,然後升天,坐在父神的右邊。他還要榮耀再來,審判一切的活人死人,信從他的人將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耶穌的生平基本上全部記載在新約聖經的四本福音書上。學者普遍同意有耶穌其人生活在那個時代,但他的身份問題,比如他是否是童貞女懷孕所生,他是否行過那些神蹟,是否死後復活,是否是神的兒子,甚至是神等等,因其和現今科學不符合,另不少人如無神論者質疑其真實性,成為許多宗教(如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許多哲學思想的爭論的焦點。

 

教義

基督宗教的信仰核心為相信三位一體的獨一真神(漢語亦譯為上帝天主)創造了世界,神並按照自己的形像造,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耶稣降世為人,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復活,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 獨一真神“神”或譯“上帝”、“天主”):宇宙间只有一位獨一的至高神,是自有永有、昔在、今在、永在的全能者,稱為耶和華
  • 三位一體:神有聖父聖子聖靈(又譯為圣神)三個位格,聖父是万有之源,聖子是耶稣基督,聖是神的。三者為同一本、同一本质、同一属性,聖父是神,聖子是神,聖靈是神,但只有一位神,而非三位神。亞他拿修信經三位一體進行了比较得到公認的解释,但这仍然是比較難理解的一個概念。但相信三位一被基督徒看作是最重要的一项教義。由於源自猶太教思想的教派,也同樣堅持「一神」論。聖靈領導教會到達真理,幫助他們固守真理。
  • 創造:神創造了天地萬物,最後照神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造男造女,名為亞當和夏娃
  • :基督教的“罪”指一切不符合神的良善的行為、思想。人的始祖亞當和夏娃犯罪,带来了死。从此,罪与死進入了世界,世人生而有罪(罪性),必然会犯罪(罪行)。如果没有神的救贖,都要走上滅亡之路,不但肉要死亡,也要永遠死亡,而靈魂的死,不是永遠的消亡,而是永遠受火折磨。

 

 

歷史

耶穌復活又升天以後,耶穌的門徒約有100人在耶路撒冷聚集,然後開始對周圍的人傳講耶穌是基督的福音,效果明顯。門徒約添了三千人。使徒們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聖神降臨(約公元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

 

教會就這樣開始成長,但很快逼迫臨到他們,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幾位使徒以外,眾人暫時逃離,這也使得福音開始傳向各地。

逼迫基督徒的人中間有一位叫做掃羅,他是一位年輕有為的法利賽人,精通猶太律法。他拿了大祭司的文書前去大馬士革,要逼迫那裡的教會,路上耶穌向他顯現,他便改信耶穌,並改名保羅,從此一生致力於將福音傳給外邦人(就是當時羅馬帝國境內的非猶太人),並寫了新約聖經27本書中的至少13本書,最後在羅馬殉道而死。

保羅傳道基督教,很多猶太人都不接納保羅,相比起傳统的太教,基督教不強調行律法,而强调耶稣救赎的恩典,後來二者漸漸分道揚鑣,被他們自己和別人都看作是兩個不再相同的信仰。門徒稱為基督徒,這大概是公元43年的事情。

公元64年,羅馬城發生大火,一說是尼祿皇帝為了建新城而故意縱火燒掉舊城。尼祿皇帝將大火歸罪於基督徒,大大迫害基督徒。後面幾個世紀教會也遭遇多次大逼迫,基督徒被火燒死,在竞技场中被野兽吃掉,釘十字架,等等。

在逼迫中,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卻越來越興旺。

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歸信基督教,於公元313年颁布米蘭敕令,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君士坦丁將羅馬帝國的首都遷往君士坦丁堡,引發了日後羅馬與君士坦丁兩地教會對教會領袖地位的爭執。公元325年,教會召開尼西亞會議,確立了三位一體的教義。

 

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公元410年羅馬城被日耳曼人攻陷,東西教會也隨之徹底分裂開來。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形成天主教传统,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形成正教传统。476年最後一位西羅馬帝國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廢,西羅馬帝國滅亡。1054年東西教會大分裂,东派自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派自称公教(即天主教)。同以基督宗教為國教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力量卻仍舊很可觀,直至1453年才滅亡。

 

中世紀前期包括從6世紀至10世紀,這段時間,特別是到9世紀初的歐洲被稱為黑暗時代。滅掉西羅馬帝國的外族,以日耳曼的一個分支法蘭克人為代表,建立了一系列的王國。這些外族在攻陷羅馬的過程中常常對基督徒禮待有加,他們自己在6-7世紀中間也漸漸歸信基督教。這些民族文化很低,甚至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可以稱為是蠻族。教士修士讀書識字,成了黑暗時代中間文化的曙光。

教會中開始興起修道院,修道院在文化、農業、商業、慈善事業上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羅馬教會在眾教會中的領導地位越來越突出,與君士坦丁教會的矛盾也加深。

 

基督教在耶穌活動中心的中東阿拉伯世界發展不大。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教,迅速擴張,伊斯蘭教成為阿拉伯國家的主流宗教。

1096年-1291年,天主教在法國南部萊孟召開大公會議,由教宗烏爾班二世以维护基督教为口號,夺回被穆斯林塞爾柱王朝(土耳其人)占领的聖城耶路撒冷,展开了8次宗教战争十字軍東征1096-1291)。

14世纪以来兴起的突出人文主義的欧洲文藝复興運動。

16世纪時,贖罪券的發行日益盛行,成為後來宗教改革的導火索。

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奧斯定會的修士馬丁·路德張貼了反對贖罪券九十五條論綱,引發了宗教改革運動,教會再次分裂。傳統派被稱為大公教會,中文又稱天主教,改革派被稱為新教,中文又稱基督教(狹義用法)奧斯定會的修士馬丁·路德張貼了反對贖罪券九十五條論綱,引發了宗教改革運動,教會再次分裂。

傳統派被稱為大公教會,中文又稱天主教,改革派被稱為新教,中文又稱基督教。

英國出於政治的原因也脫離天主教控制,成立了英國國教會

天主教會內部也出現改良運動

·路德神學家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之後又分化出一系列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宗教改革運動促成天主教会内部实行一些革新措施,并产生出新型修会耶稣会。其会士不穿僧衣,不住修道院,深入到世界各地开展广泛的传教活动,兴起天主教会海外传教高潮。

新教內部後來出現很多不同的宗派。

隨著地理大发现以及西方帝國主義殖民扩张,基督教正式传到了世界各地,並成為西方殖民地的主要宗教,當時更有國教地位。1583年利瑪竇將天主教傳入中國,1807年馬禮遜將基督新教傳入中國。

17世纪,英国爆发了清教徒革命18世纪,伴随着美国的大觉醒运动为代表,以及信仰复兴运动、再临运动、五旬.節運動在内的宗教运动陆续发起。

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宗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新教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大約占美国人口70%。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分別

  • 天主教特別恭敬瑪利亞
  • 要經對神父懺悔才可得上帝寬恕
  • 可經對聖人或聖 (中保人)祈求而得到上帝回應。
  • 有封聖制度
  • 天主教有教皇。

 

為何天主教特別恭敬瑪利亞

恭敬瑪利亞,約出現於四紀的時候。異教崇拜女神文化進入教會。431年,以弗所大公會議後,決定將瑪利亞確定為天主之母。

1495年,以瑪利亞作為祈禱對象的玫瑰經獲得教宗曆山六世承認。

1534年,依納爵. 羅耀拉(Ignetius Von Loyola) 因夜裹看到童母抱著聖嬰耶穌顯現及被蒙召從事神聖工作而在巴黎成立耶穌會,倡導對聖母的祟拜。

1858年聖母在法國露德山鎮Lourdes顯靈。羅馬天主教會對崇拜聖母更熱心,建造更多聖母天主教堂。

1917年,在葡萄牙花地瑪有三小牧見聖母顯靈。

 

封聖制度

天主教的封聖制度,是先由教區主教調查候選人的生平事迹,收集相關資料交給梵蒂岡封聖委員會,獲認可後,由教宗宣布候選人為可敬者。然後要證實有奇蹟顯現,往往是候選人死後,有信眾祈求他們代禱而獲得醫治,並且經醫生、神學家、主教及樞機主教會組成小組,驗證這些奇蹟是即時有效、完全、長久,不可以從醫學角度解釋獲到。

教廷確認施行了第一個奇蹟後,可敬者獲宣為真福者,再出現第二個奇蹟,便可獲封聖。

梵蒂岡先後證實,一名患有柏金遜症的法國修女及一個腦部有動脈瘤的哥斯達黎加女人,向若望保祿二世祈禱後,突然痊癒。

至於若望廿三世,教廷在2000年證實一名胃出血的意大利修女向他祈禱後痊癒。在未有第二個奇蹟得到證實下,教宗方濟各就決定將他封聖。

至於05年逝世的若望保祿二世,教廷並未按慣例等五年後才展開封聖程序,有人認為是過於倉卒。 

德蘭修女過身19年後獲封聖。

 

基督教的經典

基督教的基本經典是,由《约圣》和《新约圣》两大部分构成,有四十余位执笔作者,前后写作时间跨越约16百年。

舊約聖經

《舊约圣經》源流自耶稣在世时代以前所写成的《希伯來聖經》,即猶太教的《塔納赫》。全書记载了从耶和華创造天地到公元5世纪为止以以色列人为核心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摩西五經,記載了神给以色列人的律法,另外还有歷史書、智慧書、先知書等内容,原文以希伯来语亚兰语写成。成書約公元前1500公元前500年。

现今,有7卷被天主教和东正教承认的旧约經书未被列入現在犹太教和新教承认的圣经,被基督新教称为,不同教派间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差别,包括分卷、排列。天主教旧约圣经46卷,东正教50卷,新教39卷。

新約聖經

《新约圣經》是耶稣升天以后由耶稣的门徒写成。四福音書的馬可福音成書正65-68AC。馬可是彼德的門徒。路加是保羅的門徒。约翰福音書成書於150AC

393 AC,希波大公會議首次將新约修訂為包括福音书(记载耶稣言行生平)、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啟示錄27卷書,原文以希臘語和部分阿拉姆語(是閃米特語族閃族的一種語言)1世纪写成,从2世纪开始被编排成典。同时,犹太教并不承认新约,也不相信耶稣为神的独生子,只是一个先知,这方面与穆斯林意见相同。

 

 

摩西十诫

  • 第一條  不可拜耶和華以外的神;
  • 第二條  不可製造偶像與拜偶像;
  • 第三條  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名字;
  • 第四條  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
  • 第五條  應尊敬父母;
  • 第六條  不可殺人;
  • 第七條  不可姦淫;
  • 第八條  不可偷盜;
  • 第九條  不可作假見證;
  • 第十條  不可貪心。

 

基督在香港

1. 天主教–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胡振中陳日君以及湯漢均在出任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時被教宗擢升為樞機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區 (Cathedral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花園道聖若瑟堂區 (St. Joseph’s Church)

2東正教聖彼得聖保羅教會

3基督新教

 

参考

http://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Content?ci=2&cid=359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