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                                                                        26-11-2017

何謂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是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 Susan Forward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情緒勒索常見於許多人際關係中包括職場、親子、夫妻、朋友等

情緒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等。這些感受就會在被勒索者的內心發酵,造成傷害。為了減少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可能因而順服對方的要求。長久下來,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被勒索者讓勒索者以此手段控制、左右了自己的所有決定與行為,失去了為自己做主的自由與能力。最終被勒索者的自我就在這個過程中消耗殆盡,直至其心力一滴不剩為止  

常見於權力不對等的關係  如家庭、伴侶 、人際、職場。被勒索者感覺到自己被迫害、焦慮控制、沒法出於自己的意願做決定、只能受控於對方的情緒、做對方想要的決定、滿足對方的要求。控制者常見手段有要求、威脅、施壓、哭鬧、自殘、沈默等 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罪惡感、恐懼感、挫折感等。並會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影響受制者的決定 

情緒勒索者與受制者的心中,都是因為害怕,因為不安,這些不安全感讓感情勒索者必須透過滿足需求的方式,獲得安心感,更甚者,許多情緒勒索者也可能曾是受制者,他們可能從不知道關係中其實有妥協、有諒解、有尊重;對方的不服從,只是因為他是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的需求與想法,而並非是因為對方不夠重視他們、不夠愛他們 

情緒勒索是在主宰控制行動中一種最有力的形式,周遭親朋好友會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勒索我們,如果不照他們的要求去做,我們就有苦頭吃。所有勒索的中心就是基本的威脅恐嚇。他會以許多不同的面貌出現,像是如果你不照我的方法做,你肯定會不太好過。一名勒索犯可能會威脅要揭發被害者的過去,毀了他的名聲,或是要求被害者支付一筆款項,以保住某個秘密。但是情緒勒索更能深切擊中我們內心的要害。這些情緒勒索者了解我們十分珍惜與他們之間的關係,知道我們的弱點,更知道我們心底深處的一些秘密。不論他們多關心我們,一旦無法達成某些目的,他們就會利用這層親密關係迫使我們讓步。因為我們需要得到關愛與認同,這些勒索者甚至會威脅要控制、剝奪一切,或者搞到我們耗盡心力。比如說你很自豪自己慷慨又善解人意,但只要稍不順從他們的意思,他們就會給你貼上自私自利的標籤,如果你非常重視金錢和安全,這些人能讓你擁有這些一切,或者讓你 兩手空空。如果你相信他們,就等於被控制了所有的決定和行動。 

人的心靈創傷,大多來自原生家庭暴力。它包括肢體暴力、情緒暴力及言語(貶抑、否定)暴力。這些言語,常叫孩子感到焦慮不安,心裏充滿愧疚與罪惡感。 

父母對孩子情緒勒索,目的不外乎是控制。要孩子聽我的話,變成我想要的樣子。情緒勒索與控制的背後,其實就是恐懼。他們只不過是想藉此尋求安全感及掌控權。不論外表看起來多麼有自信,他們的內心其實還是非常焦慮的

 在夫妻關係上,被勒索者一直戰戰兢兢,不能和對方共享喜怒哀樂

 

 

原因

 情緒勒索其實是你情我願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勒索者

勒索者很少是真的全心勒索我們,他們的內心世界及情緒勒索與控制的背後,其實就是恐懼

恐懼被遺棄、恐懼失去、恐懼改變、恐懼遭到拒絕、恐懼無法掌控。他們只不過是想藉此尋求安全感及掌控權。不論外表看起來多麼有自信,他們的內心其實還是非常焦慮的

童年時受過份寵愛,他們便覺得不論自己想要什麼都能手到擒來,結果他們便喪失學習面對挫折時所需要的應變能力。對挫折的忍耐到底。

童年時失敗與犯錯,常被父母嚴厲的責備。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會把失敗與犯錯看得非常嚴重。而慢慢變成了一個很容易自我責備、自我要求的完美主義者。永遠覺得自己做不夠,很難接受自己犯錯、自責過度。因此可能自信不夠,自我懷疑。這些孩子可能有很高的成就,因為自我要求高;但對於自己的看法,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對自己的信心與自我價值感,出乎意料的低

 缺乏同理心。在乎自己的需求大於他人的需求,只想到自己,不考慮對方的需求。又 很難接受自己可能做得不夠好,只會將責任推卸給他人。

 

潛在被勒索者

 缺乏自信

自我價值感低落的人

害怕別人生氣

不懂得拒他人,過度在乎別人的感受因為我們重視這段關係大於自己因為我們把焦點放在對方的需要和情緒上面而忽略了自己的情緒

希望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維持表面的平靜

容易為別人的生活負一些不必要的責任

濫用同情心及憐憫 。過度在乎別人的感受。當好人讓我們為了其他人而放棄自己的利益

低聲下氣的地屈服才能獲得表面的平靜 但內心感到忿恨和挫敗

好多時都是低自尊與缺乏安全感。害怕改變因為維持現狀的痛苦是可預期的,但跨出一步所產生的快樂或放鬆是不可預期,所以好多時都不能付諸行動

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

過度孝順

過度遵從權威

 

 

勒索方法

 利用你的責任心及引發你的恐懼焦慮感及罪惡感

強扣罪名和使別人產生罪惡

如果你不照做他們便威脅要讓你日子難過及將怒氣直接發洩在我們身上

如果你不順從他們便威脅要斷絕來

當你不讓步時,他們就會說你是自私、貪婪、沒心肝的

當你承諾要讓步,不管你說什麼他們都會答應;若你絕不退讓,他們就馬上翻

沒有妥協和變通的空間,只有在情緒勒索者遂心如願時,雙方關係才可能和諧

貶低他人,批評我們人格,把自己看成受害者

傷了最關心的人他們也不會覺得有罪惡感及後悔,相反還會覺還會頗為自 傲,他們認為自己正在幫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勒索者對他人的舉動,都會被他們合理化成「這都全是為了你好」

  

如何應對及擺脫情緒勒索

 普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被拋棄、害怕不被父母喜歡。但正因這個害怕才讓父母得以控制我們,對我們不斷地情緒勒索。要能放棄你應該有一對完美的父親、放棄你的父母應該要愛你、放棄你的父母有一天會改變。這就是信念上的捨斷離。

 我們得劃出一條界缐來自我保護,設底線及重申我們能接受的行為範疇。生命很寶貴,不要為了他人賠上自己的人生,放棄自己的夢想去取悅別人,不該被恐懼、責任、罪惡感所掌控。也不該為其他人而活。拒絕當一名受害者。要學會說不,擺脫別人給你的情緒勒索。我們要學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同時也讓別人為他自己的情緒負責,這才是成熟人格的表現。

 

自我完整

 提高自我價值感,提高覺察,重視自己的感受 ,了解自己,對自己完全的接納,不要過度自責 ,捍衛自己的權益 。在不侵犯、傷害他人權益的基礎下,去重視自己的感受與需求,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你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好好照顧及保護自己,並為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負責,但我們不需要為了別人的情緒負責。是一個尊重並保護自己的展现,也是提升自我價值的一個最好方法 

堅守立場,不讓恐懼主宰生活,敢跟傷害我的人據理力爭,不再討好或逃避。

可以決定自己的道路,不必他人插手

信守對自己的承諾

保持身體和心理的健康

不會出賣別人

說實

 

練習建立情緒界限的步驟  :,,

停下來,暫時不要回應,離開現場,多爭取一點時間可以讓自己仔細思考自己的想法,察覺自己的情緒 ,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 ,把自己想要的對自己說出來。

重複講一樣的話回應他(我現在沒有辦法答應你,我需要時間考慮),向對方表明你的需求 ,停止責罵和威脅我,不要再對我大吼大叫,用非防禦性的溝通(很遺憾你有那樣的想法、很遺憾你會這麼不高興、我能理解你看事的角度、我們當中沒有人是壞人只能說我們的需求有些不同或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說出自己的感受

把對方拖進來一起解決問題從而轉移談話方向,如說你能不能提供一些建議好讓我們來解決問題、你能不能幫我想想可以一起做些什麼來改善彼此的關係、你能不能讓我知道為什麼你這麼生氣及不高興

真誠地面對彼此,向情緒勒索者表達自己的感受,以促成正向的互動循環。以傾聽找出解決之道, 讓情緒勒索者知道他們的行為是不可取的。最終讓自己的行為是出自於自發、是自我有意識的選擇而非出於害怕與恐懼。

 

參考書目

clone tag: 5096815979682942740

 

1.《情緒勒索》       蘇珊。佛沃 Susan Forward  2004Emotional blackmail)

2. 《脆弱的力量》 布芮尼。布朗

3. 《當下與情緒相遇》 曹中瑋

4.  《情緒勒索》 周慕姿

5   15張圖讓你一次了解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3074

  1.  你是否被情緒勒索了? | 慕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RHAkHPlGc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