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及癌症治療 ABC

癌症及癌症治療 ABC     19-9-2021

香港最常見的死亡原因 ,除了意外和自殺,最常見是癌症、肺炎、心臟血管病 、腦血管病  ,慢性病例如腎病、 慢性肺病及糖尿。

2019年香港男士最常見的癌症 有 腸癌、肺癌、前列腺癌、 肝癌。 女士們是腸癌、乳癌、肺癌、子宮頸癌。最新 調查,2020年香港最常見的癌症 轉回肺癌。

—本港男士在他們有生之年,四位當中就有一人會患上癌症,女性方面,則五位中就有一人。

本港女性在有生之年,14位當中就有一人會患上乳癌症

第一期 : 守在原發部位上

第二期 : 入侵周圍的組織 

第三期 : 入侵附近淋巴 

第四期 : 擴散至其他器官

癌症 是源於體內細胞不同的基因特變  。某些驅動基因能刺激腫瘤血管基因受體,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和轉移 。癌細胞也有 不同的生物標記(biomarker) 

診斷

循序漸進 。由簡單的普通X光檢查  、驗血腫瘤標誌及 超音波 開始 ,再進一步做  電腦素描(CT)  、磁力共振素描(MRI)   、 正電子及電腦雙融素描 PET/CT 或 正電子及磁力共振雙融素描(PET/MRI)。

需要化療時再做 IHC 染色(免疫組織化學 immunohistochemistry) 特定生物標記 ,PCR聚合酶連鎖反應, 檢查癌細胞中的基因突變及次世代基因測試(NG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預測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的效用。

早期診斷 

40歲開始做例行x光驗血檢查

50歲增加超音波全腹部檢查

45歲開始女仕x光乳房造影檢查

50歲開始做大腸內窺鏡篩選檢查

肺癌高危人士45歲開始做低劑量x光電腦素描斷層肺部檢查

普通腫瘤標誌

CEA 不能偵測早期癌症(大腸) 但可用作評估治療效果

PSA -45 -70 歲 前列腺癌

AFP- 肝炎帶菌者每半年做一次

EB virus 鼻咽癌

糖蛋白抗原CA15-3 乳癌

CA19.9 胰臟癌

CA125 卵巢癌


生物標記 基因突變

1.檢查腫瘤的特定生物標記

 IHC 染色

免疫組織化學 ( IHC 染色 immunohistochemistry)

檢查 腫瘤分泌的蛋白質 ,腫瘤的特定生物標記。

2. 檢查癌細胞中的基因突變

a.單一基因檢測

PCR聚合酶連鎖反應  ,檢查癌細胞中的基因突變。

b.廣泛型癌症基因檢測 ( comprehensive genomic profile)-次世代基因定序

次世代基因技術(NG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探測細胞上的突變: 此種方法可以 檢測確定某些特定的基因突變  確定是否驅動基因 ,從而引領出治療的取向。

肺癌會有多種基因異變  相比單一基因檢測(EGFR,ALK),廣泛型癌症基因檢測是可以提升尋找更多資料的可能。

對於免疫治療生物標記 PD-L1蛋白表達水平,MSI 微衛星不穩定性 ,MMR-d 核酸錯配修復功能缺憾 ,TMD腫瘤突變負荷的高低 ,可以作為考慮能否應用免疫治療的準則。

液體生物檢測(liquid biopsy)

檢測血液 尿液 口水  腦脊液 液體的游離 腫瘤基因 DNA 數量  ( 循環腫瘤DNA)是監察癌症新模式

治療 

第一期 手術 

第二期  手術+/-  放射治療 化療

第三期  手術 +/-  放射治療 化療

第四期  放射治療/立體放射治療  3D-conformal radiotherapy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化療 服用抗癌藥或荷爾蒙藥物 

             標靶治療

             免疫療法

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

TKI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是表皮因子受體  EGFR抑制劑 

第一代藥物現在已有非原廠藥 generic drugs 現在是第三代 

可能因為它的分子細小可以通過血液和腦之間的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 能夠滲入腦 部擴散的腫瘤縮細 

免疫療法

免疫調節基因

干擾素(Interferon; IFN)為一組細胞信號傳送蛋白,是在動物細胞在受到某些病毒感染後分泌的具有「觸發」免疫系統防禦病毒功能的宿主特異性醣蛋白(本身並不直接與病毒作用)。細胞感染病毒後分泌的干擾素能夠與周圍未感染的細胞上的相關受體作用,促使這些細胞合成抗病毒蛋白防止進一步的感染,從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干擾素IFN 信號能引導免疫系統T細胞攻擊癌細胞 ,但調節免疫調節基因會阻擋 IFN 訊號的傳遞,令腫瘤逃過細胞的攻擊 。因此使用免疫治療前可驗測免疫調節基因有否出現突變以助預測發生抗藥性的機會。

免疫療法解除癌細胞的掩護,令正常抗疫系統能攻擊癌細胞,使其滅亡 。現在可以根據腫瘤的特異性來制定治療方案。

免疫療法對於非小細胞肺癌及黑色素瘤尤其有效。

對於免疫治療產生效力的指標

1.生物標本細胞PD-L1比率

2.MSI(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 微衛星不穩定性

3. dMMR 核酸錯配修復功能缺憾- 人體內錯配修復基因發生基因特變,引致  核酸錯配修復功能缺憾(MMR-d ),令微衛星不穩定性( MSI)水平上升 

4. TMD腫瘤突變負荷- TMB腫瘤突變負荷指數高 ,可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ICI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1.大腸癌 

檢查腫瘤復發 可跟蹤CEA的指數及NGS 次世代基因檢測 血液中的循環腫瘤DNA數值

糞便細菌基因(M3/Prenetics多靶點迷)測試 診斷早期大腸癌及大腸息肉

2.肺癌

亞洲非吸煙婦女羅患肺腺癌比率較歐美高很多 四成至五成的病人有某些表皮因子受體突變

某些標靶藥對這種基因突變的肺癌很有療效

EGFR  治療中如果 liquid biopsy 的 游離DNA 有 EGFR基因突變代表身體內仍然有癌細胞

ALK 發生於3-5% 肺癌

T 790M 癌症腫瘤可能有第二次的基因突變產生T 790M

ROSI 突變 因子測試

3.乳癌

BRCA1, BRCA2基因突變 

雌激素受體

黃體素受體

HERS 受體

GGFR擴增 amplification 

FGFR 抑制劑 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 NTRK抑制劑來阻止癌症的生長

4.前列腺癌

常規治療是荷爾蒙治療及電療 

缺乏BRCA 的細胞容易出錯及有DNA 修復缺憾, 有BRCAness 基因 突變 可以使用 PARP 抑制劑的標靶藥物

5.甲狀腺癌

放射碘 

6.胃腸道基質腫瘤(GIST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KIT 突變 可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

NTRK 基因融合

7.惡性黑色素瘤 melanoma

BRAF突變 可使用RAF及 MEK 的標靶藥物

8.膀胱癌

TMB腫瘤突變負荷指數高, 可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ICI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BRCA2基因突變 可以使用 PARP 抑制劑的標靶藥物

9.胃癌

針對胃癌  MSI水平較高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療藥的有效率較高

骨骼腫瘤轉移

可以打骨針

有得救

現在就算標靶治療 免疫及治療 失效 也可以利用次世代基因排序 NGS 找出 游離腫瘤基因 ,進而發現可能原本是乳癌的藥物也可以用來醫鼻咽癌。所以現在腫瘤科醫生手裏面便多了很多 武器 對付頑固腫瘤。

經濟問題

新藥可能要六至八萬一個月

三年治療費可能高達三百萬 

有時藥廠會進行特許使用治療計劃出現某幾類特變基因的患者可以申請免費使用未推出市場的全新標靶藥 。

另外如果病人接受新藥物約 十個月之後 (用3 60-80 萬),之後藥廠便會免費供給 這種新藥給病人用。

聖雅各福群會和藥廠合作令病人能夠有補貼減低藥物的負擔 。

預防

避開致癌物質如猛烈陽光、輻射、飲酒、食煙 、燒烤及醃製食物。

增強自體免疫能力- 運動、休息、舒緩壓力、均衡食療。

接種疫苗-HPV 人類乳頭瘤病毒  與及乙類肝炎針

參考

癌症治療與基因解碼  周倩明醫生著  健康動力出版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