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輕嚐淺酌

文學輕嚐淺酌       19-3-2023

我讀理科,中國語文讀到中五,所以對文科的文學、歷史和哲學的認識十分膚淺。今次寫這篇文章,主要因為我要準備寫品味人生這本書,內容包括琴、棋、書、畫、詩、歌、花、茶、酒等嗜好,我已準備得七七八八,但唯有詩還未開始寫。詩是文學其中一個載體,當春意正濃時讀著「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大家便會同意文學帶領我們品嚐人生的滋味,體會生命的珍貴。文學通過潛移默化,陶冶性情,達到「文以載道」的教育目標。所以我想了解文學,並學習如何欣賞文學作品,再將經驗與大家分享。

何謂文學?

 歷史、哲學、科學、政治 及經濟等都是論說性的作品,使用來傳達知識而文學是想像出來的作品。

文學是人類將其思想或感情,以審美形式用美感的文字或語言表達出來的作品。可以言志抒情 ,表現自己內心的感情及意志。那些思想可以是有感而發,見物起興,憑空想像或者從心靈意識產生出來 。所以文學作品可以天馬行空。

人類是萬物之靈,人與禽獸的分別就在於人心靈有惻隱、羞惡、是非之心。

文學的基本要素:一是心靈;二是想像力;三是審美形式。文學的立足點是人性。

文學評價

文學有三個條件:第一要易於經過想像力而被感受與體驗,第二要能感動人,第三要美(愉悅感)。

判斷與評價文學作品,應當以審美的基本範疇為視角,不能作政治判斷與道德判斷。

好的文學家有非凡的想像力,對人類的思想行為有很好的觀察力、理解力和認知力。 

文學能切入人的心靈和呈現人的心靈,能幫助人類作心靈的提升,把人性往神性方面昇華。凡是不能切入心靈的作品,都不是一流的文學作品。

文學的類別

文學分為兩類:韻文與非韻文。

非韻文是不刻意講求韻腳,句法不必押韻的文章,包括散文、駢文、小說。 

韻文要求押韻。 何謂押韻?我們中國字都有聲母和韻母,聲母是韻母前的輔音 聲母則通常響度低、不能任意延長而且不用於押韻。韻母響度大、能延長、可押韻。押韻是指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音節的韻母都相同或相近,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                       

在韻文中的五言絕句,第二句的末字和第四句的末字便要求押韻。例如:

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霜 s oeng 1 (聲母 韻母 聲調)

鄉 h oeng 1 

「霜」和「鄉」,都有押韻。

 根據 韻書 《漢語/平水韻/七陽 》,光也是韻押,押的是古韻,和今天的發音有別 。

文學的樂趣

開始初步研究文學之後,對我有以下影響 。現在看書是為自己而讀,有目的,想嘗試成為一個作家。所以看書的種類會有所增加,看書速度較以前慢,要學習將腦裏面想法意念用文字形容出,現在明白「不學詩,無以言」,所以多看不同書籍 ,包括古典文學巨著及諾貝爾獎文學作品,所以我最近看了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及重看 大仲馬的《基度山恩仇記》。

故事講述19歲的愛德蒙唐泰斯(Edmond Dantès)被詭計陷害,無辜被囚禁在伊夫碉堡島上,經過可怕的歲月,唐泰斯師=幾乎要自暴自棄,這時他認識了阿貝法里亞。阿貝原本想藉著自己挖掘的隧道逃出伊夫堡,卻誤通到唐泰斯的牢房。兩人於是結成好友,阿貝告訴唐泰斯基度山島上埋藏的寶藏,唐泰斯後來躲進裹屍袋,被棄出海裡,逃出裹屍袋後被救起來,並掘出了寶藏。14年後唐泰斯返回法國,挖掘當時究竟發生什麼事,以基督山伯爵身份展開精心籌劃的復仇行動,當時設下詭計的每個人都受到懲罰,而且毫不留情,仇人 相繼死亡、破產、發瘋、或是被捕入獄 , 唐泰斯終於覺察到自己或許做得太過分。當初唐泰斯被捕的時候,他正要和美麗的梅賽蒂斯結婚,她後來卻嫁給了壞人。唐泰斯再度見到她,對她的感情依舊,但卻必須執行自己的計劃只能對她代之以禮 而梅賽蒂斯卻不認得眼前的伯爵是他以前的未婚夫。小說裡的尋寶冒險故事,主人翁從善良變成一個冷血的復仇者的心理歷程 ,壞人的醜陋人性,他大快人心的復仇行動及最後伯爵 接受了他買回來收養奴隸海蒂的愛,並在基督山伯爵完成復仇後 一齊隱居的結局等情節都是很吸引人追看。

以前中學時看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只記得搏命追它的故事發展,現在打算再翻看金庸的小說,開始留意他如何形容郭靖、黃蓉,並嘗試欣賞書裏面的詩句。現在我對於圖書館目錄001至999的書本都會有興趣看,欣賞作者如何用文字表達他的思想,從中學習,豐富自己的詞匯及修辭的能力。海明威曾講笑說所謂經典文學作品,便是哪些作品,大多人都聽過它的名字,但很少人會看完整個作品,這些便是經典。我又加強對環境的覺察,增加我創作的靈感。

新年時我住的屋苑每座都會掛上對聯,以前我會忽略它,現在知道對聯源於古代的桃符版和宜春帖子,興趣便增加了 。早在秦漢以前,中國民間過年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版畫上神荼鬱壘(音:申書鬱律,漢語拼音: shén shū yù lǜ) 兩名門神,藉以壓邪。宜春貼則是寫宜春兩字貼於門楣,後來這兩種習俗互相融攝,將吉祥話也書於桃符版上。到了明代,人們才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演變成我們今天所見的春聯。進入清代,對聯曾鼎盛一時,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民國時,劉師亮袁世凱一聯:「袁世凱千古;中華民國萬年」。上聯『袁世凱』三個字和下聯『中華民國』四個字是「對不齊(起)」的,意思是袁世凱對不起中華民國。

對聯是詩的變格,須講求聲律對偶,注重聲音的平仄變化,抑揚頓挫,又講究對偶。上下聯字數相等,其字數的多寡或句子的長短並無嚴格規定。上聯的末字須是仄聲,下聯的末字則為平聲。這是聯語仄起平收的原則 。現在懂得欣賞對聯,我會企定定開始欣賞,生活又多了一個樂趣 。

 我喜歡聽歌,以前主要欣賞它的旋律,現在我會留意歌詞,例如許冠傑《快樂》的歌詞   : 

快樂 是陽光普照的清晨

快樂 是流水美妙的音韻

快樂 其實分分鐘把你等

只要你 識得點去揾

快樂 是尋找天際的星辰

快樂 是回憶沙灘的足印

快樂 其實邊一位都有份

不管你是富或貧

我喜歡看電影,所以留意到電影與文學的關係。電影只有百多年歷史,當初有電影的時候,很多時會從文學中取材,例如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電影因為有一個商業的元素及為時間所限,所以要將文學作品濃縮,另外它的長處是對於人物及環境的表達可以一個鏡頭便交代了,但是小說中的人物的想法,文學可能要用更多篇幅的字慢慢形容,但是電影可以要求演員用演技來表達。文學有文學的語言,電影有電影的語言。電影可以利用蒙太奇剪接,鏡頭利用,音樂配樂及人造光線等來表達。所謂蒙太奇是一個剪接的方法,例如主角是一個老人家,他想起童年時的景象,電影可以將童年的片段加插進去,亦都可以利用音樂及鏡頭來表達懸疑的氣氛。所以今次研究文學,亦增加了我對於電影的鑑賞能力及看電影的樂趣。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現在我欣賞書法和中國畫的時候,可以同時欣賞畫中的詩句,樂趣又更上一層。

有趣的是香港作者梁家僖,他三年多沒回港。回到香港在西九龍文化區海旁,一時心血來潮,便打開手機的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程式ChatGPT並輸入:「寫一首中國唐代七言律詩,描寫詩人正面朝大海,作為遊子多年後回到出生城市,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數十秒後屏幕便彈出一段詩句:「海風吹送故鄉來,遥望故居多舊情。大海前望思難忘,回首故園舊時顏。陌生街巷熟悉音,熟悉面孔陌生人。時光流逝真如夢 ,年華漸遠心不停。思歸故園漣漪深,遊子回望大海心。」,所以時代進步真快,驚嘆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想作詩也方便很多 。

希望我以上的分享,能夠引起你對於文學有多點認識,從而增加你閱讀書本的興趣,使閱讀成為你現在或退休時的一種消閒嗜好。以下是補充資料。

文學韻文的歷史

近代學者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提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

中國文學歷史由古代的原始歌謠與神話開始 。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其中最早的詩作於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於春秋時期中葉。是春秋時代北方文學代表作。內容分: 風、雅、頌。風指十五國風,內容多出自民間歌謠。雅是周初樂官與貴族為和樂而作的歌詞。頌是傳統階級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詞 。其常見的創作手法又有賦、比、興三種。賦是陳述舖序,比是比喻,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以引起作品主題。這個賦是創作手法與盛行於漢朝的 不同,它是介乎詩及散文之間的文體。

例如《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大意是: 「茂盛桃樹嫩枝芽,開著鮮豔粉紅花。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順。」描寫春光明媚,桃花盛放的時候,與即將出嫁的新娘互相映襯。 以「比興」為依託 。

《楚辭》是是南方文學的代表, 是在楚地民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南方詩歌的總集。由於屈原的《離騷》是《楚辭》中的代表作,所以《楚辭》作品因此被稱作騷或騷體。《詩經》與《楚辭》向來被視為是先秦詩歌的兩大代表,後人借詩之國風與屈原《離騷》並稱,以風騷作為詩歌的代名詞,或用騷人來代表詩人。

是一種介於詩及散文之間的文體。最盛行於漢朝(漢賦)。它與詩、詞最大的區別是不講究簡練,也沒有字數、長短等的限制。賦詞藻華麗,描寫奢華,對於作者和讀者的文學修養要求極高,而且賦仍然非常講究用韻的細節。

樂府詩亦盛行於漢朝,歷經三國兩晉,到南北朝時仍然有相當大的發展。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後來的人將這個機構所採集來的詩稱作樂府詩。樂府的特點是配樂。入樂,可歌。

是一種不配合音樂的文學形式。

古詩由樂府演變,產生於兩漢,  發展於魏晉。.五古成立於班固詠史詩,七古成立於曹丕燕歌行。古詩不入樂,只可誦,多五七言,亦有六言雜言,可換韻腳。

近體詩是南北朝時期出現,至唐朝而成熟的格律詩體,其特點是講究格律,即規範詩作包括字數、平仄、用韻、對仗的四方面因素。近體詩只允許五種類型,即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

詞 (宋代)是唐五代興起的一種配合音樂歌唱的新體詩,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詞是配合 宴樂 樂曲如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句法長短不一,須合樂,字句及平仄、協韻等嚴格規定。按譜填詞,循聲而歌,故俗稱作詞為填詞。

金元入主中國,胡樂盛行,詞不能配合,變更新聲為曲。元曲是古代詩歌中最晚出現的形態,雖然其中仍然有用韻等成份,並且配樂。元曲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劇曲,是可以直接搬上舞台演出的、完整的劇本。另一類是散曲,散曲一般不多於一組三首,也可以看作是「歌詞」。戲曲一般分為雜劇和南劇。雜劇基本上是歌舞劇。南劇 原是浙江溫州一帶的劇種,荊釵記是南劇四大名劇之一。散曲是在北方金代的俗謠俚曲的基礎上成長起來。「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

文學非韻文的歷史

非韻文包括散文、駢文、小說。

散文之祖是尚書。梁朝劉勰作「文心雕龍」,全書體系完整,結構嚴謹,見解獨到深刻,總結了先秦以至南朝宋齊時代文學創作和批評的經驗。

駢文

源於楚辭,流行於兩漢,它有詩的韻腳,尚鋪張揚厲。

到了南北朝時發展成了追求形式美的文,其主要特點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結構互相對稱、詞語對偶。它是句式多為四六句及對仗的文言文為主體。

小說 

小說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通過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環境的描述來概括地表現社會生活。小說的必備條件有三項:人物 、對話、 故事情節 。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小說,是從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濫觴,經過漢末魏晉六朝的筆記小說 如東晉人干寶的「搜神記」及劉義慶所編的「世說新語」,到唐傳奇話本擬話本而成熟,再傳至明清。 中國四大奇書是章回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金瓶梅》、《西遊記》的合稱,後《金瓶梅》被《紅樓夢》取代,成「四大名著」。

劇本

劇本是另一種古老的文學形式,主要通過不同角色之間的對話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劇本可以用於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閱讀。像元曲京劇崑劇都屬於這個部份。

戲劇借助於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來塑造,是以劇本為基礎,通過演員的表演,運用舞蹈、音樂、美術等多種藝術手段來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綜合性舞台藝術。

如何成為一個作家

好的文學家有非凡的想像力,對人類的思想行為有很好的觀察力、理解力和認知力。 

要將心裏所想,用錘鍊的辭藻寫出來,所以豐富的詞匯及懂得修辭是需要的。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好奇的性格、觀察入微的眼光、細膩的感情都可以使你成為一個成功的作家。

欣賞文學的技巧和手段

我和你都可以寫篇文章,但如果想寫一篇好的文章甚至想取得諾貝爾獎,我們便要懂得及欣賞文學的技巧和手段。語言的要素包括語音、詞彙、語法。修辭是指根據不同的表達需要,運用恰當的語言(語音、詞匯、語法)形式、 像是明喻 ( simile 例如「美人像花一樣美麗」)、隱喻( metaphor 例如「人生如戲」)、轉喻( metonymy 例如「過盡千帆皆不是」詩句中以「帆」喻「船」的方法。「都市即為叢林」是另一例子)、象徵(symbol 例如花朵凋零象徵死亡  ) 、擬人( personification  例如小狗伸了一個懒腰) 、舉隅( synecdoche 舉一部份為例以說明全部)、  對偶( duality 使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而意義相對或相關的兩個語言格式並列組成一對) 、言( allegory 較婉轉的一類隱喻) 、排比(把意義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詞語氣一致的詞、短語、句子排在一起 )及敘事模式(narrative mode  例如第三人稱客觀敘事模式,第三人稱評述敘事模式,第三人稱主觀敘事模式,第一人稱客觀敘事模式,第一人稱評述敘事模式,第一人稱主觀敘事模式) 等,力求取得最佳的表達效果,並提高閱讀和理解能力。詞彙及音調的變化是豐富文學創作的調色盤。典故也被利用增加文學的深度。

如何欣賞詩

詩是作者將喜怒哀樂等情感,用豐富的想像力以最凝煉的文字表達出來,讀了之後令人深思及有愉悅感和快感,引起讀者的感情共鳴。欣賞詩 意境 、語言功力 及方法技巧。詩一定是要朗誦,從而可以欣賞它的韻律抑揚頓挫的音樂性。

唐詩可分為兩種:古體( 古詩、樂府)和近體(包括律詩、 絕句) 。近體詩必須講求格律,古體則不需要講。近體詩也叫格律詩。近體詩分兩種:絕句和律詩,律詩對格律(格式與音律)要求最嚴。只有四句則叫絕句。一首詩八句又符合其他要求就叫律詩 。超過八句就叫排律/長律。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七個字的叫七言 。每句七個字,全詩八句的叫七言律詩。每句五個字,全詩四句的叫五言絕句。詩的句子與散文的句子不同,要兩句才是一個整句,第二句與第四句末字要押韻。

除了要押韻還要求粘對及對仗。粘就是相同,對就是相反。粘對是本句中平仄要交替,對句中要相反。平仄是聲調的分類。古代漢語的平聲叫平聲。上去入三聲叫仄聲。現代漢語 (北京語)沒有入聲,平聲分陰陽,仍然是四聲,陰平陽平合稱平聲。上聲和去聲合稱仄聲。

詩朗誦起來便有抑揚頓挫的音樂性,加上近體詩注重停頓,令詩讀起來很好讀、很好聽,容易琅琅上口。

對仗的原則一般是要詞類相同,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詞義相同或相反,彼此有聯繫。

例如:

(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霜鄉押韻  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

這首詩不依盛唐平仄,屬古詩一類。

如何欣賞

詞,就是歌詞,會搭配音樂演唱詞有長短句,它也是一種形式、一種形態,所以它表現出一種獨特的音樂美和建築美。

清末民初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裡面說明詞的特性,「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要眇宜修,是屈原九歌的一句話,要眇是指美好的樣子,宜修是修飾得恰到好處。整句話是指詞作為一種文體,就像女子一樣曼妙美麗,且裝扮得恰到好處。詞可以表現出詩所不能表達的,但卻也無法完全展現詩所要表達的內容。詩的意境比較開闊,而詞的情感是綿延流長的,會讓你回味無窮 。詩言志,詞傳情。例如 宋·蘇軾《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詞牌名。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如何欣賞元曲

元曲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劇曲,另一類是散曲,

元曲有格律規定,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格式要求,但與律詩絕句和宋詞比較,有較大的靈活性。元曲將傳統 詩詞、民歌和 方言俗語揉合為一體,形成了詼諧、灑脫、率直的藝術風格,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語言活潑生動,表現手法豐富多采。 

散曲 

【南呂】四塊玉‧閒適(其二、其三)  關漢卿

舊酒投,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閒吟和。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閒快活!

意馬收,心猿鎖,跳出紅塵惡風波,槐陰午夢誰驚破?離了利名場,鑽入安樂窩,閒快活!

【秋雨 】大德歌·秋   關漢卿

風飄飄,雨瀟瀟,

便做陳摶也睡不著。

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

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

淅零零細雨打芭蕉。

戲曲

《正宫·端正好》

是元代戲曲作家王實甫代表作《西廂記》中的一首唱曲,是在第四本”長亭送別” 一折中崔鶯鶯送別張君瑞赴長亭途中所唱的曲子。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如何欣賞古文 (文言文

文言或古文 , 當今受「白話文」一詞影響而常被稱爲「文言文」。

文言文是秦以前寫成的文章,由於受書寫和印刷條件的限制,語言極其簡潔,多由單音節詞和文言虛詞及省略句構成,所以比較晦澀難懂。 文言文的好處是言簡意賅,典雅

文言文和白話文都是書面語,文言意思是指見於文而不口說的語言,白話是口說的語言。三國演義基本上是用白話文寫出來 。紅樓夢是古白話文因為新文化白話文運動是自胡適開始。

例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文言。

         他愛你,你愛她,她愛我,我愛大家。白话。

20世紀之前,漢字文化圈士大夫均能通曉以漢字書寫的文言,故文言使用於幾乎所有正式的文書上,並且漢字文化圈中語言或口音不通者能以筆談的方式交流,如19世紀時操朝鮮語朝鮮王朝雲峴君也可與清朝大臣吳長慶筆談。隨着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文言便被基於北方官話白話取代。

文言文是書面語,所以比較精確,構造比較緊密。文言文是現代語法的根源,從古文中能明白一些字詞的意義、出處,特別是成語。

學古文可以繼承古代優秀的文化傳統及欣賞到記載在古文裏的國家歷史及優秀文學作品。

古文中的字,很多時現代人連它的意思和讀音也未能弄清楚。文言文和詩都是非常精簡的詞句,因為古時文字最初是寫在動物的骨上(甲骨文) ,後來才寫在竹簡上,所以大臣們寫報告文書便不適宜長篇大論。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才發明了紙張。在宋朝(960- 1279)印刷術才加速發展。

開始,中國出現了開科取士的科舉制度,開出中國社會低下層知識分子能成為上層官僚的途徑。在隋唐時,科舉中寫文章的部分(明經)主要是寫詩歌,直到明、清兩代才正式轉變為八股。八股文是中國皇朝考試制度中所規定的一種特殊文體,它要求文章必須有四段對偶排比的文字,總共包括八股,所以稱為八股文。

因為古文中的字一個單音詞有可能包括很多個白話中的雙音詞的意義,名詞又可用作動詞,又有古義和今義的差別,所以現代人欣賞古文有一定難度。幸好在現今有互聯網的幫助,容易找出古文的讀法和意思。何為經典文學?  經典文學的內容,應該有永恆性和原創性,並能夠使人歷久難忘的特徵。 

唐詩基本知識

詩體

唐詩可分為兩種:古體( 古詩、樂府)和近體(包括律詩、絕句) 。 近體詩也叫格律詩。近體詩分兩種:絕句和律詩,律詩對格律(格式與音律)要求最嚴。

句數

絕句 – 只有四句則叫絕句。

律詩 – 一首詩有八句又符合其他要求就叫律詩 

排律/長律 – 超過八句就叫排律/長律。

字數

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七個字的叫七言 

每句五個字,全詩八句的要五言律詩

每句七個字,全詩八句的叫七言律詩

每句五個字,全詩四句的叫五言絕句

每句七個字,全詩四句的叫七言絕句

詩的句子與散文的句子不同,要兩句才是一個整句,第二句與第四句 末字要押韻。

平仄

平仄是聲調的分類

即同一個音,按其高低長短可以分讀成平、上、去、入四聲。星平聲字即唐詩中的“平”,上去入三聲總稱為“仄”。

現在北京語音中已無入聲。現代漢語的普通話有四個聲調,分別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平和陽平就是平,讀起嚟比較平和、上聲和去聲就是 仄,讀起來不那麼平和。因此用北京語音無法念出唐詩中的入聲字,在某組某種程度上形成了辨別平仄的困難。 

 在平仄上它有嚴格的規律,先說七律,它有兩種固定格式:

  1。平起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第一句不用韵,则第五、第七字對錯换一下,改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後7句不变)

  2。仄起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粘對

本句中要交替,對句中要相反,這就叫對

對就是相反,粘就是相同

首句押韻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首句押韻  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

如果上一句的平仄結構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面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句與第二句平仄要相同否則叫失粘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杜秋娘《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原則上只有第二個、第四個 和第六個字要講究,其他可以馬虎,所以叫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押韻

中國傳統的漢音將音調的前半段稱為聲母,而音調的後半部則稱為韻母又稱為韻。因此研究漢語音韻結構的學問便稱為聲韻學。

除了第一句,格律詩的單句最後一字都只能是仄聲。雙數句則只能是平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一句可押韻可不押韻

第二句一定要押韻

第三句一定不可押韻

第四句一定要押韻

對仗

因為漢字有字、形、音、義四個特點,所以容易找到成套有對應配偶關係的字和詞,例如天地、陰陽、青山綠水、清風明月 。它們在詩中以對稱形式出現。這就是對

原則一般要詞類相同,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 詞義相關,即相同或相反,彼此有聯繫。例如: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詞性應該相同,詞意可以相近,平仄必須相反,用詞不能重複。

近體詩對於對仗的規定是:五律和七律的第三、第四兩句和 五、六兩句都必須對仗。

一、二兩句隨意,七、八兩句一般不對,絕句則可對可不對。

格言和諺語

它們都是人類口頭長期流行的警語。格言哲理意味較濃,而諺語的口語風格較鮮明。

例如 格言: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諺語:秀才遇著兵,有理說不清。

 中國經典文學

詩經

《離騷》- 屈原

《陶淵明集》

《白李詩集》

《杜甫詩集》

《李煜詞詩詞集》

《蘇東坡詩詞集》

《湯顯祖戲劇集》

《聊齋誌異》- 蒲松齡

《紅樓夢》- 曹雪芹

水滸傳》、《三國演義》、《金瓶梅》、《西遊記

《吶喊》- 魯迅

《家》- 巴金

《雷雨》- 曹禺作的話劇

《圍城》- 錢鍾書

經典

古希臘作家 

 荷馬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

 伊索   《伊索寓言》

埃斯庫羅斯 《普羅米修斯三部曲 》 

索福克里斯伊底帕斯王》《安蒂岡妮

羅馬拉丁文學

 奧維德  《愛的藝術》《 長詩變形記》

歐洲中世紀文學

奧古斯丁《 懺悔錄》

但丁 《 神曲》

文藝復興時期 

薄伽丘意大利作家 《十日談》

塞萬提斯小說西班牙 《 唐吉軻德》

 英國

湯馬士·摩亞爵士Sir Thomas More《烏托邦》1516

莎士比亞  《亨利四世》 ,《亨利六世》,《 仲夏夜之夢》, 《威尼斯商人》,《 第十二夜》《 羅密歐與茱麗葉》

               中期作品有《哈姆雷》 《李爾王》,《 奧賽羅》

                 後期作品有《暴風雨》 ,《亨利八世》

巴洛克風格十七世紀浪漫主義

英國 

拜倫 1788-1824 《唐璜》

笛福 《 魯賓遜漂流記》

強納森·史威夫特  《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

德國

歌德 《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

法國

盧梭 《 懺悔錄》,《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想》,《新艾洛伊絲》

伏爾泰 《凱撒之死》,《模罕默德》

19世紀小說,詩歌與戲劇

英國

奧斯汀 Jane Austen  《傲慢與偏見》 ,《 理智與感》

拜倫 《唐璜 》

狄更斯 《孤雛淚 》

勃朗特姐妹Bront  

      艾米莉勃朗特 Emily Bront       《 咆哮山莊/呼嘯山莊 Wuthering Height》

      夏洛蒂勃朗特 Charlotte Bront   《簡愛 Jane Eyre》

哈代 Thomas Hardy  《德伯家的苔絲》和《無名的裘德

王爾德  愛爾蘭作家  《道林格雷的畫像 picture of Dorian Gray》

柯南道爾  《福爾摩斯回憶 錄》  《福爾摩斯的》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人性枷鎖》(Of Human Bondage

法國

雨果  《悲慘世界》,《鐘樓駝俠/巴黎聖母院》 

大仲馬 Alexander Dumas  《三劍客》,《基道山恩手記》

小仲馬   茶花女》

司湯達 《 紅與黑》

左拉  《 娜娜》

莫泊桑  《 羊脂球》

巴爾扎克  《人間喜劇》 ,《高老頭》

俄羅斯

托爾斯泰 (1828-1910) Leo Tolstoy 《 記戰爭與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Anna Karenina》

 普希金Pushkin  記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

陀思妥斯夫斯基 /杜斯妥也夫斯基 《卡拉馬佐夫兄弟》 ,《  白銀時代》,《罪與罰》

契柯夫 《 變色龍》,《櫻桃園》

丹麥安徒生  《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衣》

美國

愛倫坡   《血色死亡的面具》,《 黑貓》 ,《莫格街謀殺案》

梅爾維爾 《白鯨記》

馬克吐溫 《湯姆索亞歷險記  》

詹姆斯 Henry James 《 貴婦人的畫像》

霍桑 《 紅字》

海明威 《 老人與海》

史提芬金  《嘉莉》

挪威

易卜生 Henrik Ibsen  《 玩偶之家》

奧地利

弗蘭茲卡夫卡《變形記》 

參考

《圖解文學常識》 陳鐵軍 陳文之

《圖解國學常識 》陳鐵軍 陳文之

《電影閱讀美學 》簡政珍  

《舊詩詞新呼吸 詩可以這樣寫的》陳文岩

  《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

網頁

 “集古堂國學網”   (www.xigutang.com)

https://hkrc.ebook.hyread.com.tw/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