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如何面對壓力及增強正能量 9-4-2023
懷孕是好大的喜悅,十分值得慶祝,因為能夠成功懷有愛情結晶是十分難能可貴 。所以大部分孕婦都懷著一個喜悅的心情 ,但孕婦也會面對擔憂小產 、早產、 嬰兒有先天性缺憾 、生產時的痛楚及產後身材轉變等精神壓力,處理不好, 無法釋懷便會形成焦慮、抑鬱與恐懼 ,情緒不穩可能提高早產的機率 。
由於產後生理激素的改變,多達80 %女 士都曾在生產後兩天至兩週之間出現情緒失調的經驗,但大約有10%的新手媽媽會囉患產後憂鬱症。憂鬱症持續的時間從產後兩週到一年不等,產婦可能會覺得氣憤、困惑、恐慌及絕望無助,飲食起居及睡眠狀況也有很大的變化。她可能會擔心自己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也覺得自己快要崩潰 ,這種極度的焦慮就是產後憂鬱症最主要的症狀。
應對懷孕及產後的精神壓力及增強正向思想與幸福感,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是正向思想練習 ,樂觀,樣樣往好處想 ,感恩、自信及自愛。
第二是練習腹式呼吸與冥想 。
呼吸有兩種方法。第一是橫隔膜呼吸法或者叫做腹部呼吸。第二種是胸腔呼吸。
腹部呼吸是當你吸入空氣,橫隔膜降低進而令到腹部隆起。呼氣時腹部下陷,橫隔膜上升使空氣從肺排出來。 鍛煉的方法,躺在床上,手放在肚臍上,盡量呼氣令手 移開向脊骨的方向,當吸氣時手便被彈上來 。學識用腹部呼吸,每次呼吸入的氧氣量都會畀空腹呼吸多。所以深呼吸的好處是當血含氧量高,皮膚會更加光良滑溜,腦細胞退化的機會也會少些,又能夠令血壓及心跳降低,放鬆身體,可產生平靜效果及恢復自律神經平衡,有減壓的作用及能舒緩生產時痛楚感覺。
練習冥想 可以在早上晚飯後進行 , 只要是寧靜及不受騷擾的環境便可,熄燈盤坐瑜伽蓆。採用七支坐法。 用單跏趺盤坐(左腿在下,右腿在上=金剛坐),脊骨要挺直,肩膀平, 拇指尖輕触食指尖,手背放在膝頭上, 又可結手印,兩手環結在丹田(肚臍下四齊指),手心向上, 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兩大拇 指輕相拄(三味印/禪定印)。 閉或半閉眼睛,目光定在坐前三至五尺遠處,舌尖抵上顎,頸椎頭部擺正,後腦向后收正, 微低頭。略為郁動身體各處達到放鬆舒適的坐姿。 放鬆面部肌肉, 保持微笑。 這坐姿可幫助更容易進入專注而放鬆的心理狀態。其實坐得舒服便可。不躺下是驚容易睡著。
開始第一階段是調心
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感覺到空氣從鼻孔中岀入。腹部及胸腔跟隨著上下起伏。在過程中, 對心中浮現的各種想法,不需拒絕或控制它,讓身心安靜下來,收攝我們的注意力。
第二階段是調息(觀息,閉息/止息,深呼吸)
一吸一呼為一息, 先觀息。 心念注意在深長呼吸上,感覺空氣進出鼻孔, 用橫隔膜式吸氣(腹式呼吸), 肚會脹出來升起,同時心中產想生法: 『我正在吸氣,讓身心都放鬆,平靜﹑喜悅。』 呼氣時, 肚會下陷。 可吸氣心數五下,閉息心數二十下, 呼氣時心數十下。 開始將注意力放在丹田(在肚臍眼三隻手指寬度下的位置),當吸氣時用意念想像真氣或能量從丹田升上喉嚨,呼氣時, 真氣或注意力從喉嚨降下去丹田。 又可用鼻孔交替呼吸法。將左手中指壓在右鼻翼 , 用左鼻孔吸氣, 跟著用左拇母指壓在左鼻翼, 用右鼻孔噴氣。 所有注意力祇放在深長呼吸上, 可令心跳及血壓下降, 達到減壓的效果。冥想減少交感神經系統(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活動及增加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的活動,增加身心的放鬆。抑制焦慮,改善面對壓力的身心反應, 醫治失眠。
止息是緩緩地吸氣,吸飽氣之後,儘可能地將這氣息守住,當覺得再也無法屏住氣息時,才用力將所有氣一次完全吐出來。除了可淨化散亂的身心狀態,更能幫助打通體內的氣脈。
這是冥想的第一個好處。
第三階段是數息
體弱多病,宜數入息 (吸氣時數一, 再來一出一進, 數二 ),血氣旺盛宜數岀息(呼氣時數一,再來一進一出, 數二 ) ,初 初 由20 數至零,如成功無失魂,可試由50數至零。
眼觀鼻, 鼻觀心。 岀入息時,只注意鼻孔呼吸,配合心念寧靜,呼走煩惱痛苦,就這樣可練專注力。 像由山腳行上山頂, 最初無路徑, 到目的地時間便長,但日日行同一條徑, 路徑漸成,到達目的地時間便少了。 鍛鍊專注力,建立腦部神經傳導路徑便可增強專注力, 應用於日常工作或學習上, 停止胡思亂想。減除雜訊,使腦可有效地接收重要的訊息。
這是冥想的第二好處。
第四階段是身體掃描 (內觀禪修 awareness)
利用想像力,吸氣將心停在身體一處,即注意力在該處。 感受該處進行觀想,將該部分身體放鬆,又可用該器官如胎兒說聲你好嗎?我愛你。 吐時, 觀想氣息從該處往上送,想像連帶該處的毒素及壞細胞從頭頂氣孔釋放走。
可由額頭開始,幻想身邊包圍著宇宙真氣能量, 當吸氣時將周邊真氣經頭頂中頭頂輪進入額頭, 即注意力在額頭,並通知額頭肌肉放鬆,再用呼氣把不舒服,疼痛或壓力,從額頭經頭頂釋放岀去。跟著續一掃描眼、耳、 鼻、喉嚨、頸、心、肝、 脾、肺、 腎、胰、 腸、膀胱、頸骨、腰骨、膝頭、腳拇指及最後到 胎兒。吸氣將心意或注意力停在身體某一處,感受該處, 吐氣時, 觀想氣息從處往上送,從頭頂氣孔釋放。 察覺到身體某處有疼痛, 直接專注不舒服的部位, 再用呼氣把不舒服自體內釋放岀去, 淨化身體,從而增強察覺身體的能力及使心念與身體建立連結。所以進行身體掃描 好處是增強察覺能力(awareness)。從而掌控情緒及意識, 由專注帶出覺察,有好察覺能力更能令我們將意識集中在眼、耳、鼻、舌、身這五感。欣賞當下周圍美麗景物及活在當下。 又能探索及認識自我的精神態度, 觀察深層的自我。科學家發現冥想能改變腦部神經傳導路徑,令身體內部感覺敏銳度的區域明顯增厚(Limbic system)。瞬間觀察事物能力加強。這是冥想的第三好處。
第五階段是滋養心靈
要利用我們的意志,想像力 或自我催眠 ,想像進入電梯內。一吸一呼,電梯便下降一層。從十樓降到地下,門便打開。 眼前是你一生中經歷過最喜悅的情景或最美妙的體驗, 我想像的情景是處身於北海道十勝溫泉酒店內的露天溫泉。在夏天晚上,浸在無人的溫泉, 無拘無束,看著滿天星星, 聽著美妙的風聲及蟬鳴,聞到鮮花的香味,心裹感受到安全,平和,寧靜。 讓心靈得到滋養。 在日常生活或旅遊時,增強覺察力,多儲蓄這些美好情境,想著最美妙的體驗來 慰藉淨化心靈及供給心靈 多些能量。
數息 提高念力(正念) (mindfulness) (意識精神力量)。當念力增強了,可掌控思考。可利用念力吸入宇宙能量,經頭頂進入體內病患處,消滅病毒及癌細胞,然後呼氣排出毒素, 達到自愈效果。 又可經頭頂吸入宇宙能量(真氣),呼氣時將真氣送入丹田。一段時間後,真氣自動溢出到內臟的經絡,打通經絡上形成氣滯點瘀血點, 打通任督經絡。
第六階段是放空
前面五階段是高度心意活動,現可讓腦部休息, 完全不思考。 起初當然有困難,但祗要不追蹤每一個新的念頭,將注意力放回呼吸上, 泰然自若地觀照所有來來去去的念頭和感受。漸漸會覺得周圍被白霧包圍, 進入深層寧靜的境界。它的好處是讓大腦休息。 好像我們想放鬆左手前,先盡力手握左手拳頭五秒才放鬆,這樣你便可感受真正的放鬆。當我們經過頭五階段高度心意活動後便比較易叫大腦休息。科學家發現高僧禪定時的腦電波好快由beta 波(清醒)減緩至alpha α( 淺睡) ,θ波theta (更深沈狀態/潛意識) 及最後到delta δ波(無意識 / 放空)深層睡時的電波。所以冥想放空五分鐘,有等如一小時睡眠的效果。原因是睡眠時,發夢及大部份時間,腦部不是休息。放空也像電腦關機, 當電腦運作了一段時間,RAM 隨機存取存儲器空間小了,運作開始遲純, 關機再開便可令電腦回復正常。 入定後腦波便會停止, 完全不思考,當完成充電後,然後再起新動念, 此時思考會變得清澈澄明,神思暢通便走岀來, 思緒也會通達,靈感湧現,難題迎刃而解。科學家也証實冥想可提高腦部整理思維處理數據能力及增加智慧,令大腦灰白質變多。 初學者思緒不容易放空,就在念頭生起時,知道就好了,不去管它,不去追,不去趕,放著,自然來,自然溜走,將察覺先帶回呼吸上。
定而生慧, 靜坐改變心靈,寧靜平和心境使心靈發揮無限的可能性,拋開小小的自我,尋得內在的真實自在,沉浸於慈悲、智慧與喜悅中。唱誦咒語(嗡或唵嘛呢叭咪吽),可令腦儲存記憶的海馬迴特別活躍。神聖聲音和人體頻率十分接近,會引發我們內的共嗚(振動)和諧。
最後階段, 想停止練習, 先摩擦兩掌至發熱,然後用微曲掌心蓋在雙眼上, 打開雙眼,望著兩掌離開。 跟著用雙手輕柔地接摩雙 眼,臉與腿上的肌肉,再回復平常坐姿, 這樣便完成整個冥想鍛練。通常做二十至六十分鐘。
總結冥想的好處,冥想減少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及增加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增加放鬆,可抑制焦慮 ,醫失眠(放鬆身體後尊注數息,不胡思亂想,很快便可睡著)。又可加強集中力, 專注力從而增加覺察力(mindfulness),平靜地觀察,觀照自我, 令身體內部感覺敏銳度的區域明顯增厚(Limbic system)。 瞬間觀察事物能力加強。 改變腦部神經傳導路徑,令前扣帶皮質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 海馬體 hippocampus 杏仁核amygdala( 情緒中心) ,下丘腦 連結增多, 協助腦部控制情緒(焦慮, 憂鬱, 憤怒), 使人更加自律, 減少焦慮。增強已被壓抑的免疫系統(防預, 殺滅,療癒能力),又可增加腦負責注意力和處理感覺輸入訊息部位的灰質厚度,增加智慧。 做自己身心的真正主人。 這是冥想的最終好處。 其實,進行冥想,最緊要的是持之以恆,將冥想使之成習慣,不一定 要 在寧靜的環境 或七支坐姿 中進行。不論在任何時間, 任何地點都可練習。在 臥,行或在生活中某一環節都可以進行練習察覺能力。先專注於呼吸上, 然後察覺自己身體姿勢, 手腳知覺,身體與物體接觸的感覺。細心去察覺那個感受,察覺自己情緒及意識。 持續練習,形成習慣,成為生活的重要部分。隨時隨地能做到 放鬆,能專注 及 能察覺身體的任何反應及心起的動念則更好
第三是 飲食均衡 ,好好運動, 散散步或上健身房,每晚的睡眠要充足,白天盡量找找時間閱讀 ,聽音樂,接觸大自然,曬太陽, 香氣燃燒一些芳薰蠟燭或買一些香花讓自己放鬆 效一下 ,扮笑臉 享受按摩 或做一些 自己喜歡做的事。
第四是產前檢查及尋找專業意見 和幫助
「唐氏症」是指人體的第 21 對染色體多了一條。高齡產婦(年齡 34 歲以上)與唐氏症有密切關係,年齡愈高,懷到唐氏症胎兒的機率愈大。衛生署目前的政策是建議滿 34 歲以上的孕婦直接做羊膜穿刺,抽取羊水進行胎兒染色體分析。然而有 80 % 的唐氏兒是由 34 歲以下的非高齡孕婦所產下。有鑑於此,醫學建議 34 歲以下的孕婦做「唐氏症篩檢」。在婦女懷孕 11 ~ 13 週期間,安排詳細超音波,除了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帶厚度,還會檢查胎兒各個器官的發育情形。再抽取孕婦血液,測量血清中妊娠性血漿蛋白-A(PAPP-A)和人類絨毛性腺激素(HCG)的數值,合併孕婦年齡、體重、人種、懷孕週數等資料,估算此胎懷到唐氏症胎兒的風險值,其篩檢率為 85 % ~ 89 %。第二種 篩檢方式是在懷孕15 ~ 20 週抽取孕婦血液,檢測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AFP)、人類絨毛性腺激素(HCG)、非結合型雌三醇(uE3)及抑制素A(Inhibin A)的濃度,合併孕婦年齡、體重、人種、懷孕週數等數值,估算此胎懷到唐氏症胎兒的風險值,其篩檢率約為 80 % ~ 83 %。現今醫學昌明,早產嬰兒的存活率亦都大大提高不用擔心 。
第五是與丈夫 朋友及其他孕婦溝通 和分享,從而獲得理解與支持
以上希望可以幫到新媽媽提高幸福感,擁有充滿喜悅的心情迎接新生命的降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