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十一天遊

幾個月前,明珠台播放了一輯『穹蒼下之摩洛哥』 。用航拍機拍攝菲斯  Fes古城的染布坊,從高空垂直望下去染布房裏一個個圓形的白色染缸內承載著不同色彩的顏料, 極像一個水彩畫 七彩顏料版 ,十分美麗。所以農曆新年便參加了勝景遊的11天摩洛哥旅行團,希望 親睹這景色。旅程開始, 從香港出發乘阿聯酋飛七小時到達杜拜,休息兩小時,再轉機飛七小時到卡薩布蘭加 Casablanca。出機場即遇上大雨,後來才知這是幾個月來第一次下雨。 Casablanca意思 是白色的房子。大多數人知道這個城市都是從電影《北非諜影》開始的。  我們先到訪穆罕默德五世廣場 Mohammed V square。

367_1短暫停留之後便入住凱悅酒店。安頓好,天色已變得晴朗。立即出發到附近逛街。

387途中發現一間特色香水店舖,熟客們進來即講出一個號碼或想要的某種名牌 如 Chanel No. 5、Poison等, 員工很快便從櫃裏拿出一 支50 cc冇設計的香水瓶,價錢是港幣約50元。 香味與正牌香水味道真有九成相似。

380

第二天一早,太陽未出,我己到附近的 火車站及  古城區 Medina參觀拍照。

cof_soft

早餐後出發到  哈幸二世清真寺 Hassan II mosque。

因慶祝前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60大壽而籌建。1986年7月12日動工,1993年8月30日竣工,耗資近6億美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寬100米,長200米,高60米。其三分二的土地面積是由填海而得來的。可蘭經的詩篇曾道:神的寶座是建於水上的。就是憑著這一點,哈桑二世便下令要實踐這個將清真寺現在河水上的構思。c-12

222

禮拜殿及廣場可容納10萬人做禮拜。寺內宣禮塔高達210米,是世界最高的宣禮塔。規模為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可 自動開關屋頂,具熱功能大理石地板,自動升降水晶吊燈。為了爭取時間拍一張相能展示出它是建於水上,我便跑到對面海灘取景。

536

之後沿住海岸線乘車到首都拉巴特,中途在一間海邊餐廳進食午餐,並可 欣賞到波濤洶湧的大西洋 。

215

Rabat 拉巴特始建于1150年,位于摩洛哥西北部布雷格雷格河口。

1912年以來都是摩納哥政治首都。1956年摩洛哥獨立,定都拉巴特,是摩洛哥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現存老城為18世纪所建,新城于1912年成為法國保護國之後興建。拉巴特瀕臨大西洋,有不少海海濱浴場,是旅游、消夏的好地方。

我們先參觀拉巴特王宫   Royal Palace。

268

拉巴特皇宫已有200多年歷史,是典型的阿拉伯宮殿建築。拱門上刻有一行阿拉伯文。就是出自可蘭經的:帶著歡樂入,帶著歡樂出。皇宮大道寬廣而筆直,廣場周有古炮,中央有一個很大的圓形噴水池。兩邊種了很多摩洛哥當地特別的樹種。遊客只能在皇宮門口馬路對面觀看,可以拍照但是只能在指定範圍內拍照,不能靠近,會有廣場上的警察來看著。門口不同服飾的衛兵是來自三個系統的,三方監管及護衛,互相牽制,互相合作。這裏也是摩洛哥國王迎接世界來訪的各國元首的廣場。

267

跟著到訪哈辛塔,哈辛大清真寺遺址及穆罕默德五世皇陵(Hassan Mosque & tower,Mohamed V Mausoleum)。在穆罕默德五世陵寢正對面,有一座末建築完的清真寺。原來這座清真寺是在西元1195      穆瓦希德王朝(Almohad dynasty)(1147年-1269年)興建。當時計畫建立86公尺高,成為世界最大的尖塔與最高的清真寺——哈珊紀念塔;卻在四年後因當時的蘇丹過世而停工,1755年地震損毁。 所以目前看到的「遺跡」就只有44公尺高赭紅色石塊建築、少數的牆壁和200支樑柱。

1530

午飯地方的窗框鑲著 七彩馬賽克玻璃,陽光照射下夢幻彩色的倒影,十分好看。

272 (2)

午飯後到訪. Oudaya Kasbah奧戴亞小漁村。

70617世紀村長要求全村髹成藍白兩色。內裏小巷很有希臘小島Mykinos 米科諾斯島 的風味。裏面也有一個清幽美麗的花園。

 

718 晚上入住 View  Hotel。晚飯後又到附近逛街。

cof_soft

第 三天往 梅克尼斯Meknes出發。梅克尼斯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

摩洛哥凡爾賽宮-建於十一世紀。摩洛哥 阿拉維王朝(Alaouite dynasty 1666年-迄今) 伊斯梅爾王,以法國凡爾賽宮為藍圖所打造的首都。

暴君 蘇丹王伊斯梅爾  (Moulay Ismail 1672-1727) 以 梅克尼斯為首都。他對法國路易十四崇拜萬分,期待與其並駕齊驅,故以凡爾賽宮為藍圖去修建王宮。 梅克尼斯古城區於1996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極具西班牙摩爾風格,被45公里高聳及蜿蜒的城牆所包圍,共有5個巨大恢弘的城門,故又有「多門之城」的稱號。三道式城牆內,建有五十多座金碧輝煌的大殿,清真寺、游泳池及花園一應俱全,都可見凡爾賽宮的影子。因此,梅克尼斯被讚譽為「摩洛哥的凡爾賽宮」。

747

因為綠、白瓷磚拼貼的圓拱雄偉華麗的曼索爾城門Bab Mansour el,梅克尼斯也被稱為綠色之城。  精緻的雕刻與馬賽克拼貼的回教幾何圖案相當醒目。綠色象徵自由和平,也呼應了城門所具有的「勝利、凱旋」之意涵。

城門正對的哈丁廣場(Place el-Hedime),昔日為宣達政令及審判之處。現在則是採買各種繽紛陶藝手工藝品、吃小吃的熱鬧市集。

753

242

跟著轉往Volubilis 沃呂比里斯羅馬古城,它 是摩洛哥保存極完整的羅馬遺跡。當年它負責協助輸出糧食給羅馬,亦是北非的行政中心及古羅馬最西的軍事要塞 。

420

18世紀,Moulay Idriss在 Meknes 建構皇宮,故此地的雲石都被奪去。而1722年葡萄牙的一場地震就將這裏的建築物震毀。法國入侵北非後,展開考古工作。 在1887年陸續被發掘出倒塌殘存的羅馬拱門、列柱、聖殿、大會堂、大神殿、農神廟廣場、水道、維納斯宅、浴池、凱旋門和馬賽克地磚。考古遺址面積達40多公頃。1997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其地板上的馬賽克鑲嵌畫最為著名。

ozedf_soft

黃昏前到達菲斯古城 ,我們先在城外眺望菲斯古城,眼前像是一座栩栩如生的博物館,369 座的清真寺,是從12 世紀的全盛時期保存下來的,當時可是多達785座。 這裡還保留著12世紀的面貌,17公里完好無缺的城牆,訴說著歷史 。高聳入雲、紅綠相印的清真寺喚拜樓尖塔最為顯眼。

1638

902

晚上入住新城區內的 Ramada Fes Hotel.

 

第四天正式參觀菲斯  Fes古城。

公元七八八年,阿拉伯半島的麥地那發生內訌,貴族子弟伊德里斯從海上逃亡到 菲斯,被當地的柏柏爾人擁戴為王。他親手在菲斯建立了摩洛哥歷史上第一個阿拉伯王朝 伊德里斯王朝(Idrisid dynasty 780年-974年)。據說伊德里斯動工建立菲斯時,在朝向麥加的方向,掘出一把金色的斧子。他認為這是吉祥的兆頭,於是給要建的這座城市起名法斯。在阿拉伯文裏,法斯的意思是斧子。伊德里斯死後,他的兒子伊德里斯二世在這裏修建了皇宮。

就北非地區而言,是第一座伊斯蘭城市。這座最美不勝收的中古世紀城市,曾被美國地理雜誌評為全球最浪漫的十大城市之一。

429

布歇路德門BAB BOU JELOUD是連接舊城和新城的主要城門,是菲斯最美麗的城門,拱門上有貝殼形鑲邊,鋪滿花卉圖案的彩磁,彩磁顏色正面是菲斯藍,背面則是伊斯蘭綠。

古城裡有最寬不過數米,最窄只有0.2米的九千多條大小如蜘蛛網的街道和小巷交錯縱橫,因此被稱為「世界上最容易迷路的地方」以及「世界上最長的步行街」。

穿過鑲滿藍色瓷磚的城門,石板小路連貫古城,走進大巷卻連接小巷,巷弄裡濃厚的中世紀阿拉伯色彩。舊城區街道狹窄,馱貨毛驢在窄巷裡 穿梭,脖子上清脆響亮的鈴鐺聲。

  996

造訪菲斯老城,露天的皮革染料場 (tanneries皮染坊)是絕不能錯過的 。菲斯共有六家製革染料場,已有六百多年歷史。雖然在參觀前貼心的店家會發給每人一株新鮮薄荷葉放在口鼻處,記得直接搓揉葉子會更有效果。循著窄梯登上露台,就可以見到令人震撼的皮革染坊了。

edf_soft當地人以一種傳統的形式生活著,連從事染皮業也是。 工人先將整塊牛皮浸在盛滿石灰、牛尿及水的白色染缸內,用以浸鬆牛皮上的毛髮纖維,好讓工人輕易用刀將牛皮毛刮除,然後將處理好的獸皮放進染缸內。缸內盛滿白鴿屎、水及染料。為了讓皮革軟滑且能均勻吃色,工人會赤腳跳進染缸內,以不斷 地用力搓揉 及踩踏的方法將牛皮弄軟,而色澤鮮豔的染料都是萃取自植物的天然染料,就像綠色來自薄荷;紅色來自罌粟花;黃色來自番紅花;藍色來自豌豆科。等染色整皮後,又平鋪或晾掛,等候風乾。這已經是千年來傳統的純手工製作方式。

c-13

菲斯盛產一種特別的深藍色顏料,10世紀,當地人在燒制陶瓷時,就開始添加這種顏料,這些人工投入感情拼貼造景的陶瓷馬賽克與鑲嵌拼花的圖案,典雅樸質,歷久仍光彩。而這種難以言喻的深藍,就被稱為「菲斯藍」。之後當然要到樓下的皮具店參觀。

R-12

跟著我們又參觀了神學院 Borj Nord Fort。裏面有中庭,迴廊及幾何圖形裝飾。

edf_soft

回酒店休息前又先去逛商場。.           

第五天出發經阿特拉斯山脈往艾佛德 Erfoud 。  阿特拉斯山 Atlas mountain山脈橫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 突尼西亞。全長超過5000公里。起自西南的摩洛哥海港阿加迪爾 Agadir 終至東北部的突尼西亞首都特尼西。最高峰為圖蔔卡勒峰 Jbel Toubal 海拔4167米。位於摩洛哥。山脈風光旖旎,沿途有不少土著人的小莊村,土築房屋層層疊疊,鱗次櫛比房前屋後是一片片的果木林 ,溪水潺潺,飛流瀑布,花木滿山,非常好看。

1160

艾佛德是前往東撒哈拉沙漠必訪的典型綠洲城市 (沙漠大門)。 晚上入住Palms Hotel Club.

 

第六天一早五時,我們分隊轉乘四驅車進入沙漠 。到達沙丘地帶後,我們選擇行路到比較高的沙丘上觀看日出。

54部分團友選擇乘駱駝去比較遠的沙丘看日出。當他們返回集合地點途中,我把握機會從遠處拍攝 他們在沙漠騎駱駝的情景。

1210遊畢返回酒店享用早餐。之後乘車穿越撒哈拉沙漠進入托德拉河峽谷。

托德拉河峽谷 Todra Gorge 兩座筆直的懸崖絕壁之間形成一狹縫,狹縫之間是一條清澈小河,河流是由 High Atlas 流下來的雪水造就而成。

672

晚上入住 歐蕯蕯 Ouarzazate Berbere Palace Hotel 。進入酒店時有一隊柏柏爾人組成的樂隊,載歌載舞地歡迎我們,十分熱鬧及有趣。 晚上更享受了烤全羊宴。

 

第六天 先探訪 Ait Benhaddou 埃本哈社古城。

Ait Benhaddou摩洛哥南部瓦爾扎扎特地區的一個築壘村和古城,位於馬拉喀什東南方約100公里,地處阿特拉斯山脈之中。曾是必定駐足的驛站 。壘村裏面有十多處由摩洛哥原居民柏柏爾人用泥土及乾草建成的泥屋建成的土堆城堡。據說建於17世紀後,是從前商人運送鹽貨從撒哈拉沙漠通往馬拉喀什的古道必經之處。

c-6埃本哈社古城築壘村本事歐蕯蕯地區哪些建築在安托河谷邊上眾多設防的城堡中間的一座叫做 Ksar.  1987年正式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使其名聲大噪 . 模罕默德六世熱愛電影。所以將歐蕯蕯 發展成電影業的基地。至今已有二十多部電影和電視劇曾在此地取景。

現在的艾本哈杜 Ait Benhaddou分成新舊兩區,跨過小河的舊城區為世界遺產。

在二月,河水水位不高,我們可以踏著石頭穿過小河。若是在水源較豐足的時間前來,得付錢搭驢子才能渡河,或是導遊帶路從另一邊的橋過河 。我們在新城區午飯後便進入舊城參觀。途中看見一個外籍小童乘著毛驢過河給毛驢喝水,我當然第一時間把機會拍下這張精彩的相片。

134_1上山途中有藝術家用隱形墨水在 木塊上繪畫,之後加熱令 所畫的圖像呈現出來。 他的畫功十分之好,很多團友都有選購。

853

晚上前往 阿里之家晚飯及欣賞著名的fantasie  show。表演內容包括非洲音樂、土風舞、騎術及 鳴放毛瑟鎗等。

193開始表演時 ,大約二十多名騎手,頭纒布巾,身披阿拉伯斗篷,腰挎一桿長槍,騎著各自的高頭阿拉伯馬,威風凜凜地從埸地東側出現。他們在起跑線前駐捉片刻,做好賽前的最後準備。一聲令下,騎士們便策馬奔騰,筆直地衝向前,臨近終點時,司令一聲開火,所有的騎士使應聲朝天扣動毛瑟鎗扳機,槍膛的火藥噴湧而出,爆燃後發出清脆的響聲和嗆人的火藥味。欣賞完十分精彩的表演,便入住馬拉喀什Radisson Blu Hotel。

馬拉喀什(Marrakech) 是柏柏爾語,意思是“神域”(Land of God), 位於摩洛哥的西南部, 坐落在貫穿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腳下, 有 “南方的珍珠” 之稱, 因為當時建造的材料都是赭紅色的砂岩, 故另外一個名字叫做 “Red City”, 馬拉喀什是全國第三大城市,摩洛哥歷史上最重要的古都之一。

第七天早上我們先參觀     巴西亞宮殿 (Bahia Palace)。 途中經過 庫圖比亞清真寺Koutoubia。它是馬拉喀什最大的清真寺。

309據說當年修建尖塔時再黏合石塊的泥漿中,拌入了近萬袋名貴香料,使清真寺散發出濃郁的芳香,至今依然香味撲鼻,因而又有香塔之稱。 其宣禮塔有77公尺,曾經是北非最高的建築物。當年登上高塔呼喚人們祈禱的宣禮員必須是盲人,為防止有人藉機偷窺附近皇宮後院的妃嬪 。

巴西亞宮殿是摩洛哥皇室的35座宮殿中,可以讓人參觀的唯一宮殿。 巴西亞宮殿(Palais De La Bahia) 建於19世紀末,“Bahia”是『美麗、輝煌』的意思,是摩洛哥少數對外開放且保存完好的建築之一。佔地8000平方米(面積約2英畝),從1866年開始興建。巴西亞宮殿其實是馬拉喀什總督 Si Moussa 和兒子Ahmed ben Moussa 的宮殿。所用建材十分華貴,全部從意大利、印度和中國進口,裝飾極盡奢華。天井和花園隨處可見,雕花拱門和彩繪木窗工藝繁複,精美絕倫, 宮殿主要用於安置他們的四妻二十四妾。1894年起 Ahmed ben Moussa 統治摩洛哥為攝政王,但因為宮殿過於華麗,引起了蘇丹王阿布德拉濟茲的妒嫉,當Ben Moussa 逝世,阿布德拉濟茲上台並下令搶劫這座宮殿。

15

 

跟著參觀    巴迪皇宮 Palais  el-Badi 。

巴迪皇宮從1578年開始興建,如今卻只剩下廢墟一片的皇宮遺跡在陽光的照射下有一種蒼涼的味道,而那些在廢墟頂上築巢的鸛鳥更是增添了這種物換星移景物全非的感覺。

18.jpg

1574年,Abu Abdallah Mohammed II在他父親逝世後取得了摩洛哥的政權,但這違反了沙典(Saadian)王朝中應該由族中最年長男性繼位的慣例,因此他的叔父Emir Abd Al-Malik憑藉著這一點,聯合了當時勢力越來越強盛的土耳其人把Abu Abdallah Mohammed II趕了下台而由自己繼位。被趕下台的Abu Abdallah Mohammed II當然心有不甘,一心想要奪回曾經擁有過的權力,他先到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那請求協助,但老謀深算的菲利浦二世沒有輕忽摩洛哥戰士的陸上作戰能力,遂把這個麻煩推給了葡萄牙國王Sebastian。

324

 

當時的葡萄牙已經從南美到遠東建立了廣大的海上貿易帝國,國力與財力絕對不弱,不過新登大位的年輕國王Sebastian是位充滿年輕浪漫野心的人,他最大的願望是親自帶著兵發動如同十字軍的聖戰,把基督教推展到非洲那些伊斯蘭異教徒的國家。也因此,當Abu Abdallah Mohammed II為了奪回權力,開出「願意將摩洛哥變成葡萄牙的附庸國」這樣的條件時,Sebastian當然一口答應協助出兵。

1578年六月底,Sebastian率領著國內許多貴族與兵士出海,先在北非葡萄牙的領地與Abu Abdallah Mohammed II的兵力會合,再往摩洛哥內陸挺進,這就是歷史上極為有名的「三王之役」的發生背景。三王之役的三位國王,指的就是摩洛哥沙典王朝當時的蘇丹Emir Abd Al-Malik、遭到罷黜的前蘇丹Abu Abdallah Mohammed II、以及葡萄牙國王Sebastian。1578年8月4日那天,對後來影響甚鉅的三王之役登場,當天Sebastian與Abu Abdallah Mohammed II率領著兩萬多名兵士過河,卻遭到Emir Abd Al-Malik以多數兵力以逸待勞地包圍,經過慘烈的廝殺之後,軍事配備比較優良的葡萄牙不敵,兩萬多名兵士中只有一百人左右僥倖逃脫,八千多名陣亡,剩下的一萬多名兵士全被摩洛哥俘虜。葡萄牙國王陣亡連屍體都找不到,Abu Abdallah Mohammed II在河裏淹死,至於勝方的Emir Abd Al-Malik卻也因為抱病上陣而病死在這場戰役中。三王之役就在葡萄牙軍隊大敗、而三位國王都死亡的情況下結束了。

 

由於戰死的葡萄牙國王年輕又沒有繼承人,他戰死後國內便成為群龍無首的狀況。加上葡萄牙想發動的是如同十字軍般的聖戰,有非常多的貴族菁英都參與了這場戰爭,戰役結束後葡萄牙元氣大傷,光是要贖回那些被俘虜的人就花了非常多非常多的錢。趁著這樣的狀況,1580年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輕易地倂吞了葡萄牙,一個強大的海權國家自此被西班牙統治了六十年,儘管在六十年後葡萄牙還是擺脫了西班牙的控制,但海權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摩洛哥的統治者Emir Abd Al-Malik在三王之役病死後,由Ahmed al-Mansour 阿姆德埃曼繼位。摩洛哥贏了這場戰爭後可以說是意氣風發,不但掃除了國內外敵人的勢力,又從葡萄牙人那得到了大量的贖金,Ahmed al-Mansour在登上大位五個月後,便下令用那些贖金在馬拉喀什建造一座豪華到無與倫比的宮殿用來接待外賓,藉以誇示摩洛哥的富強,這座宮殿便是巴迪皇宮。

 

Ahmed al-Mansour想要的是一座在當時世界上最豪華的宮殿,也因此從世界各地調來了許多材料,按照記載,巴迪皇宮用了義大利的大理石、愛爾蘭的花崗石、印度的瑪瑙、還有蘇丹來的黃金來裝飾皇宮的房間。有記載說因為這座宮殿太過碧麗輝煌,工程非常浩大,所以到1603年Ahmed al-Mansour過世之時都還沒有完成,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巴迪皇宮花了十六年的時間建造,所以是在1594年完成的,接下來四分之三個世紀這座宮殿就變成摩洛哥舉辦重大慶典儀式以及接待外賓的重要場所。不過也因為這座宮殿過於奢華張揚,也招來許多負面的評價。後來Moulay Ismail遷都到Meknes,為了建造Meknes的宮殿,他下令把一部份巴迪皇宮的材料搬了過去使用,並且把巴迪皇宮剩餘的部分毀掉,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為巴迪皇宮的負面觀感所造成的影響。被Moulay Ismail破壞之後,巴迪皇宮就變成如今這種空蕩蕩、半殘破的狀態了。

355

跟著導遊安排我們坐馬車遊覽市中心及前去參觀 渣甸花園 Jardin Menara大水池 。水池長500米,闊300米。池邊有座層方形樓台。而這是當年為渡海作戰操練水師的地方。池水係通過管道從阿特拉斯山引來。

360

 導遊再安排到訪德吉瑪廣場  DJEMAA EL FNA SQUARE)。它是世界第一大夜市,又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世界文化遺產。它是一個露天劇場,這裡跑江湖賣藝的表演者包括:吞火人、玩蛇人、耍猴奇人、舞刀弄槍的武術人、占卜算命的巫師。

302_2在廣場上最特別的是身穿 傳統紅衣服飾,背著羊皮囊,身上掛滿銅碗的賣水老人,可別小看這個老人,他可是個傳奇人物,據說有一年,乾旱缺水,死亡人數攀升,突然一位身著紅衣的老人出現,他用他羊皮囊裡源源不絕的泉水拯救了垂死之人與牲畜。而這賣水老人的職業形像也讓西班牙畫家委拉士開茲畫入了他的油畫——《塞維利亞的賣水老人》。

1216 (2)

這裡也是購物者的天堂,無數市集圍繞著廣場,各種木製品、皮製品、毛料、金屬製品、香料、草藥、尖頭鞋、頭巾、皮革、銅燈讓人眼花撩亂。

在廣場上還可以體驗印度漢娜紋身,也可以悠閒地享受摩式下午茶,見識馬拉喀什人的生活縮影。

 

 

C-21

我們一家人匆匆看了一會便轉乘的士到 「馬若雷勒花園」Jardin Majorelle(Majorelle Garden)。   不少人是衝著法國時裝大師伊夫聖羅蘭YSL而來,因此,連花園前的馬路都改名為「伊夫聖羅蘭路」。但馬若爾Majorelle才是花園的始作俑者。1919年法國著名畫家克、馬若爾開始在馬拉喀什生活。1923年,他在市郊購入9公頃土地,打造夢想花園。他把這座園林別墅當作最大的一幅作品來創作,發明了一種特別的藍色,大量被使用在園林之中。是裝飾藝術 Art Deco 時期的典範之作。花園擁有令世人傾慕的獨特藍調──Majorelle Blue,多得創造花園的法國畫家Jacques Majorelle。 Majorelle先生熱衷藝術,也是園藝愛好者,從各國搜羅奇花異草進駐園中,單是仙人掌已超過30種,有的品種肥大如百年巨木,令園中盛吹熱帶風。無可否認,畫家對色彩特別敏銳,更曉得跳躍藍調──Majorelle Blue融入花園中。招牌Majorelle Blue,是一種比蔚藍更刺激及懾人的藍色,這種獨特藍調,是從撒哈拉沙漠植物提煉出來,外地難以購買。據當地導遊透露,這種顏料價錢以千克計算,價值連城;園中大部分建築都髹上此種藍色,可想而知好色代價不菲!本來平平無奇的泥土色巨型陶罐,都塗上如陽光燦爛的鮮黃鮮橙,在平和綠茵中,不斷刺激閣下視覺神經。難得的是,現今看來仍潮氣十足的小花園,已是超過半世紀前的園藝點子,難怪獲得聖羅蘭垂青。雖然花園早於1947年已對外開放,可惜Majorelle先生車禍死後,公園日漸失修,直至1980年法國時裝大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與花園邂逅,才重新注入新生命。據聞聖羅蘭與同性好友兼生意夥伴Pierre Berge,同樣對Jardin Majorelle一見鍾情,索性購入整個花園翻新,他們定期在花園小住,度過不少美好時光之餘,也是品牌設計的重要靈感泉源之一。聖羅蘭的遺願,完全表達了Jardin Majorelle在大師心目中的特別地位,他希望死後把骨灰撒遍花園。大師於2008年逝世後,真的達成遺願,回歸非洲大陸家鄉 (他於1936年出生於北非阿爾及利亞),他的另一半亦作出承諾,不久將來會在這片摩洛哥棕櫚園與他會合。

1097

這座花園的基調色是各種藍色。它有藍色馬赛克鑲嵌的水池、白色噴泉、綠色長椅和黃色大盆栽。花園裡有各種仙人掌。花園面積不算大,但配套有精品店,Cafe及博物館。先說博物館,本身是藝術收藏家的Pierre Berge,擁有不少世紀珍藏,他打造這座迷你博物館,面積雖小,但展品質素非常高,布局也蠻有心思。Berge先生自從60年代第一次踏足摩洛哥,便被當地帕帕爾人(Berber)的文化深深感動,展館展出他多年來的珍藏,共600多件帕帕爾人的古代衣衫及首飾。

欣賞古董時,陣陣木香撲鼻而來,原來館內四壁都由檜木建造,頓時有置身森林之感。想感受撒哈拉沙漠的星夜嗎?展館部分天花布置成璀璨星夜,十分浪漫。聖羅蘭是不朽時裝大師,園中的精品店,格調媲美他的品牌專門店。露天茶座設於標致的庭園內,可以讓訪客好好享受一頓High Tea。

晚上回酒店吃自助晚餐前,又先到附近逛街。

IMG_20190208_181024

第八天一早乘車往索維拉 Essaouira。途中旅遊車停下來讓我們拍攝山羊爬上樹上吃堅果(阿甘果Argan) 的景象、十分有趣。又帶我們參觀阿甘油的製造。自古以來,阿甘油被視為非常珍貴的美容用油及調味料。100kg 果實只能夠壓榨出一公升左右的油品。

dav_soft

edf_soft

中午在 索維拉 Essaouira  哈桑廣場 Place Moulay Hassan旁邊的餐廳食海鮮餐。

1241 (2)之後到古城參觀。cof_soft

今天入住 Atlas Essaouira  晚飯前我們先到酒店前面的海灘,觀看美麗的日落景色 ,給我們的摩洛哥旅程畫上完美的句號。

oznor_soft

今次摩洛哥旅行,我們一家三人先後病倒。我患傷風,乘車由高山洛回水平線,耳道便閉塞了,做反壓動作也冇用,結果右邊耳仔一度失去聽覺,幸好團友 Simon Wong主動介紹自己是眼科醫生並提供藥物給我們 。真是十分感激。可能受藥物影響,有一次居然入錯酒店大堂的女厠。 雖然畀女團友發覺,幸好獲得 她們體諒,否則英名盡喪。有一次無意中聽到男團有說摩洛哥的男人身材很高, 我不以為意,直至有一次入洗手間,看見尿兜的高度,我才領匯及會心微笑 。

 今次摩洛哥之旅,在旅行途中 覺得 略為辛苦,因自己病了及每天有多個小時被困在旅遊車上。中東食物也不合我的胃口。但回來後回想整個過旅遊 過程,卻發現它有吸引之處,因摩洛哥有獨特風土人情,治安穩定。除了第一天下雨,沿途陽光普照,配合色彩繽紛的人物服裝、美麗的伊斯蘭彩色幾何圖案裝飾建築 及異國的風情,隨便拍攝沿途小巷、人物、

攤檔擺設,也都可以成為明信片。令今次旅行攝影收穫十分豐富,所以最終我也推薦朋友去摩洛哥一遊。

candy-1

portrait-2

portrait

pattern-1

pattern-3pattern-2

Photo album:

1. Best of Morocco摩納哥精選

https://photos.app.goo.gl/Pz1WpnANwfRqCwd27

2.  Casablanca & Rabat  卡薩布蘭加 & 拉巴特

https://photos.app.goo.gl/epLKnxBU93LEcGAW8

3.  Meknes , Volubilis & Fes  梅克內斯沃呂比里斯, 菲斯

https://photos.app.goo.gl/arEZS2gZi69tUD5Y9

4. Sahara Desert, Erfoud & Ouarzazate  撒哈拉沙漠, 艾佛德, 瓦爾扎扎特

https://photos.app.goo.gl/DpiZLk27hAyhWm8H8

5. Marrakech & Essaouira  馬拉喀什  & 索維拉

https://photos.app.goo.gl/yeEKFurKvm7PHEja7

6. Morocco Lanes and Medina 小巷與市集

https://photos.app.goo.gl/MiY56BhCkMDbt5HN6

7. Morocco candid shots & pattern 小品

https://photos.app.goo.gl/xQ2E4oVzYxidcePm9

8. Morocco portrait人物

https://photos.app.goo.gl/JoBHE8vb7YKyHQLR9

參考資料

農曆新年參加了勝景遊的11天摩洛哥旅行團。出發前,多得同學Tina 借給我的摩洛哥旅遊書及老友 Peter 講述他參加完勝景遊旅行團的親身經驗, 便寫下關於摩洛哥的一部分資料。

摩洛哥(太陽落下之地 )古阿拉伯文的意思是日落之處 ,也可以解釋成陸地的盡頭。因為西非洲大陸的盡頭是在這裏,再過去就是大西洋了 。

北非西端的一個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行政權歸於政府,立法權歸於政府和議會兩院,國王仍然握有行政和立法權力,在軍事、外交和宗教事務擁有較大話語權。伊斯蘭教是摩洛哥的主要宗教,官方語言包括阿拉伯語柏柏語(Berber)。摩洛哥阿拉伯語作為口語,其和現代標準阿拉伯語有一定差異;由於歷史原因,柏柏語法語西班牙語也被同時使用。

國旗

摩洛哥的國旗紅底綠色星。它原本是 紅色,到了1915年起,為了區別共產國家的紅旗,所以在其中央加了蘇萊曼之星, 它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守護星。

dav_soft

 

貨幣是Dirham,兌換率為1美元約兌 8.6 德林歌羅Dirham。

 

伊斯蘭教為國教。1993年8月落成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坐落在卡薩布蘭卡的大西洋海濱,通體使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宣禮塔高達200米,是僅次於麥加清真寺和埃及的阿茲哈爾清真寺的世界第三大清真寺,設備之先進在伊斯蘭世界首屈一指。

最早在這裏定居的柏柏爾人的來歷已無以考證。

公元前三世紀羅馬帝國控制了整個北非

788-阿拉伯人到來,首個王朝為788年建立的伊德里斯王朝(Idrisid dynasty)。在穆拉比特王朝 (Almoravid dynasty 1073年-1147)和穆瓦希德王朝  (Almohad dynasty 1147年-1269年)

的統治下,摩洛哥的國力達到頂峰,國土範圍涵蓋西北非大部,勢力觸及伊比利亞半島

12世紀-穆瓦希德王朝 (Almohad dynasty)-建拉巴特

從15世紀開始,摩洛哥受到多個西方國家的入侵。

1632-現今摩洛哥阿拉維王朝 (Alaouite dynasty)是在17世紀開始的,阿拉維王朝於1631年建立,實行君主立憲制,但君主較內閣擁有相當大的權力,所以是二元君主制

其統治一直延續到今日。

20世紀初期的摩洛哥危機是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原因之一。

1912年,摩洛哥淪為殖民地性質的保護國,領土被法國西班牙瓜分。

1956年,摩洛哥重獲獨立。

 

摩洛哥最大城市卡薩布蘭卡 ·   第二是  首都拉巴特, 第三是    非斯,     第四是  馬拉喀什,第五是     梅克內斯

 

摩洛哥4大皇城,也就是4座世界遺產古城

菲斯(Fes) 是摩洛哥第1個王朝首都、已有1000多年歷史。

馬拉喀什(Marrakech)是 :摩洛哥第2王朝的首都。梅克尼斯 是 17、18世紀穆萊(Moulay)王朝首都 。

拉巴特(Rabat) 12世紀-穆瓦希德王朝 (Almohad dynasty1147年-1269年)-建拉巴特。  從 1912年起為摩洛哥首都

 

摩洛哥的彩色城市

 紅色之城  馬拉喀什 被稱為是因為當年的城牆採用了紅色岩石砌成。

白色之城-Casablanca是指白色的房子,而事實上,Casablanca亦的確「城如其名」,有很多的漂亮的白色建築,例如在市中心United Nation Square附近就有很多頗有歐洲風格的白色房子。由於Casablanca曾被法國統治,在市內亦有兩座僅存的白色教堂。

綠色之城-由於綠、白瓷磚拼貼的圓拱雄偉華麗的曼索爾城門Bab Mansour el-Aleuj,又稱勝利之門,梅克尼斯也被稱為綠色之城

 

藍色山城- Chefchaouen契夫蕭安/舍夫沙萬,簡稱蕭安。座落里夫山脈間的藍色山城

 

摩洛哥特色

Raid-摩洛哥傳統大宅樓高三至四層的大屋。 有中庭花園。大的花園中央會建馬賽克的噴水池。小的花園會種幾棵樹,讓愛來的鳥兒有個歇腳點。

891

Jellaba-是一種闊袍大袖附尖帽的連身衣。男女同款。設計像童話故事裏巫師所穿的巫師袍 。

edf_soft

Kasbah-原居民居住的堡壘-Bult to a square plan with  role of fortified castle.

161

Ksar-克薩爾-由城牆圍起的村莊

Karsh medersa-神學院

medina-舊城區如迷宮一樣,裏面佈滿錯綜複雜的小 巷

Souk-市場

Tajine-史摩洛哥傳統的煮食器皿。紅泥磚色的Tajine,物料為陶泥。 有一個平底鑊形盤及一個三角錐體帽形狀的蓋子組合而成。它有助保存肉類的水份及柔軟度,不會將肉類煮得過靱及過乾。

edf_soft

薄荷茶 Mint tea 是摩洛哥人的日常飲品

賣水漢穿著傳統紅衣服飾,背著羊皮囊,身上掛滿銅碗 。 他可是個傳奇人物,據說有一年,乾旱缺水,死亡人數攀升,突然一位身著紅衣的老人出現,他用他羊皮囊裡源源不絕的泉水拯救了垂死之人與牲畜。而這賣水老人的職業形像也讓西班牙畫家委拉士開茲畫入了他的油畫——《塞維利亞的賣水老人》。

307

橄欖樹

分油橄欖和果橄欖兩種。油橄欖的果實小,是榨油的主要原料。果橄欖有青色和紫色兩種。果橄欖經過醃漬後直接食用,清香醇厚,滋味獨特,十分開胃。橄欖樹的樹冠濃密,散向周圍,形同一把大傘。收穫季節,常看到橄欖農手執長竿打橄欖,再在樹下撿拾清理,將收集的橄欖果包裝起來。

362

 

椰棗樹

地中海沿岸國家, 大都出產椰棗 。椰棗營養豐富,它無需人們繞水施肥,全靠自己吸啜大地深層的養分。椰棗採摘後風乾即可食用,不需要特別加工。椰棗樹不懼烈日。不避風沙。 千百年來,阿拉伯半島、北非和撒哈拉沙漠的遊牧民族正是仰賴椰棗、駱駝奶這些土產品,在艱苦的環境中繁衍生息。他們珍重椰棗並奉它為聖果。

625

飲食文化

摩洛哥人宴客的四度道大菜是古斯古斯(Couscous),烤全羊,大燉鍋(tajine)和酥皮餡餅(pastilla)。

古斯古斯(Couscous)古斯古斯是將硬麥粒couscous 磨成麵粉,放在大笸籮裏,一路灑水,一路轉圈搖晃,使其黏結為小顆粒。主菜是經過清燉的羊肩、牛肉或雞肉 。配菜有馬鈴薯、胡蘿蔔、脆肉瓜、南瓜、洋蔥、豆角、鷹嘴豆者七樣蔬菜, 用鍋蒸熟。更講究的古斯古斯還要拌入少許番紅花(safran) 一起蒸製,出鍋後黃燦燦的十分誘人,有活血強身的作用。

 

大燉鍋(tajine)-先將大塊的牛羊肉或整隻雞用清水洗淨放入鉢內,浸沒在足量的橄欖油裏,用炭火慢燉。正宗的大燉鍋中要有馬鈴薯、扁豆、洋蔥等耐燉的蔬菜,還要加些李子、乾杏、乾葡萄、乾椰棗、蜜棧、醃橄欖和蜂蜜等。燉到肉塊酥爛時,大部分的油脂已被疏菜和乾果吸收。這道菜的特點是肉質軟爛,美味解饞。

edf_soft

Prickly  Cactus pear 仙人掌果實

478

伊斯蘭的五個支柱(五項義務)

伊斯蘭的意思是尊重真主

五項義務

 

  • 立誓言-伊斯蘭信徒在祈禱時要說:真主是唯一的神靈,穆罕默德是其 先知
  • 祈禱-每日做五次祈禱
  • 施捨-齋月裏向窮人和有需要者 施捨
  •  守齋-在每年的齋月按時守齋
  •  朝覲-穆罕默德強調任何成年穆斯林只要條件許可,都應至少去麥加朝覲-一次

 

伊斯蘭年曆從公元622年穆罕默德離開麥加去麥地那天算起。伊斯蘭年曆第9個月是齋戒月。傳說公元610年的9月,先知穆罕默德獨自去麥加城郊的希拉山洞潛修。一天夜裏,安拉派天使 哲布勒伊向他傳達神諭,啟示了古蘭經的真諦。於是穆斯林將第9月定為齋戒月,以紀念古蘭經的要旨在該月降示。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