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淺談

易經是中國文化之根源,是六經之首(詩, 書, 禮, 樂, 易, 春秋) ,也是三玄之首(《易經》,道德經》.莊子》 ) 。 

易經告訴我們,所有的東西都是不斷在變化之中,有光明就有黑暗。在很得意時,易經提醒我們,不要太得意,將來可能有問題。知道居安思危。了解基本的八卦,再合成六十四個六爻卦。人生有六十四種處境。每一個卦有 六爻,變成三百八十四爻,三百八十四爻代表三百八十四種位置。任何狀態隨時都會出現的狀況。看易經就知道它的變化規則大概是什麼。依時勢位,指引人生的方向。掌握人生的大原則,即樂天知命。忍受接受不能改變的各種既定條件,得到心靈上的安頓。

到今天,很多日常用成語都是從周易而來,比如說 : 否極泰來、樂天知命、無妄之災(無妄卦)、不速之客(需卦)、三陽啟泰、防患未然(既濟卦)、自強不息、反目成仇(小畜卦)、立竿見影、物極必反、匪夷所思(渙卦)等。這些思想影響了我們每個中國人而我們平常沒有察覺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要懂易經就應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易經與人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世界傳統學問中,被譽為東方的「百宗根」。

泰卦的下掛為天,以三陽爻為首三爻,那就是「三陽 啟泰」的來源。「三陽啟泰」有吉祥之意。

 64卦的核心涵義是教導我們認識自然,認識世界,認識人生,從而能解決問題,應對事情及趨利避害的64個基本做人做事的基本原理。

我對易經十分有興趣 及想從中學得宇宙及人生奧秘,但易經真的難看懂,有時連卦名也讀錯,「屯」音津,「否」音鄙,「艮」音巾。所以看了一些書後寫下簡單筆記與大家分享,希望引起大家對易經的興趣,一同深入研究。

 

易經(I Ching)

周易內容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相傳係周文王姬昌所作,主要是六十四卦和384爻。卦和爻 各有說明。作為占卜凶吉和說物明理之用。傳包括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及其弟子所創。

易經概念

易經是中國文化之根源。三玄是易經, 道德經. 莊子 。而易經是三玄之首。 六經是詩, , , , , 春秋,而易經也是 六經之首。

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觀察天文、地理與人世間所有的互動情況,希望能掌握其中的規律,從而洞率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變化。

unnamed

易經的中心思想及啟示 

A.陰陽變化,禍福相依,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B.順應天命,以待天時。做人做事要符合大自然的規律等到自然規律允許的時候才能採取行動 

C.時、勢、位: 各安其位,以信為本, 人之處世,第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應處的位置, 認識了自己所處的環境。位置由低至高,循序漸進。

 

陰陽(Yin Yang)互動變化之道

陰陽相配,正反互動。黑中有白,白中有黑。

我們的世界永遠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變化的規律也是不變既然變化的規律有章可, 不如掌握規律,讓事情儘量向好的方向發展, 甚至主動去變革。

變化提醒人們今日是異 於昨日,明日又將不同,甚至沒有任何一剎那不在變動之中。如果無法把握變化的規則與方向,則將時時刻刻生活在不安與恐懼之中。

世間一切事物都有陰陽兩面,相生相剋,共存轉化。

所以很久以前,古人就想通過對陰陽的研究,來揭開變化規律的神秘面紗,從而提出了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 陰陽轉化等觀念。其中陰陽轉化的特性就說明了陰陽之間互相變化,互相轉換的道理,從而推導出萬事萬物的變化規律。周易作為一部以陰陽論為基礎的書,有很多篇幅都是在討論變化之法。

陰陽調和,對立轉化,居安思危,極樂生憂患,物極必反,絕處可逢生

對立的東西可以互相轉化,事物可以向對立面轉化,所以人們處於困境之時也不要灰心,因為到了最黑暗時刻,黎明很快便會降臨。

儒家思想以孔孟思想為代表,提倡積極地入世,強調學以致用,學而優則仕,屬於「陽」。道家思想以老莊思想為代表,強調保存自己的重要性,這是避世的角度,屬於「陰」。這一陰一陽的思想是一體兩面的,如果不保存自己,怎麼談有所作為;有所作為時也要不斷思考如何保存自己。兩種思想,歸結起來就是周易的思想,即「變」的思想,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根本

 

三易

三易是指變易、簡易及不易。

變易天下所有事物皆變(世事常變) 簡易所有變化是依循一簡單規律變化(以簡御繁)。不易萬物變化都有一規律(變中有常)

 

易經三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是 產生於夏代的連山易。第二個版本是產生於商代的歸藏易。第三個版本是產生於周代的周易 。連山易 與及歸藏易已經失傳。

 

周易三聖 

相傳周易經歷三聖。第一個聖人是伏羲氏,他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歸納世界八大現象,並把它化為八卦。第二個聖人是周文王。在商朝,他只是一個地方諸侯,被討王囚禁在羑里七年,期間把周易八卦演化為六十四卦 ,並作 辭。 文王子周公作 爻辭。第三個聖人是孔子,他發覺周易相當深奧,亦缺乏足夠的文字解釋,便編寫了易傳,亦稱十翼,以解釋卦象裏的一些道理 。十翼是指為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繫辭傳上下篇,說卦傳,序卦傳與雜卦傳。現時我們討論的周易包括兩部分,一為經,即64卦及其卦象、卦辭和爻辭。二為傳,傳為經的解說,又稱十翼,翼是小鳥的翅膀,有幫助起飛之意。

 

  1. 伏羲氏八卦
  2. 周文王六+四卦 1040BC
  3. 孔子易傳=+翼

 

周易基本結構

b7003af33a87e9500c60da7819385343fbf2b4aa

周易分兩部分:經 與 傳

經 有六+四卦、 卦象卦辭爻辭

1.六+四卦上三十, 下三+四

2.卦有六條爻(音) 陽爻要念「九」(初九, 九二上九) 陰爻要念「六」(初六, 六二上六) 。最底下的「一」要念「初」,最上面的「六」要念「上」。對爻來說,最好的位置是在「中」,即是二與五。天人地,初爻與二爻代表地,三爻 與四爻代表人,五爻與上爻代表天。所以「不三不四」是一個罵人的句子。

dav

傳有十翼

  1. 繫辭傳哲學綱領
  2. 彖傳斷卦辭之義
  3. 象傳大象解釋卦辭 小象解釋爻辭
  4. 文言傳根據文化觀念解釋乾, 坤卦
  5. 序卦傳解釋六+四卦排列順序之原因
  6. 雜卦傳解釋卦名意義, 綜卦, 錯卦
  7. 說卦傳說明 「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之義。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另解釋八卦之象。

 

卦名、 卦象 、爻

乾卦卦名

卦象 b21bb051f8198618fecb9ea74aed2e738bd4e601  

卦辭:元,亨,利,貞。 

: 

初九 潛龍勿用不要過早露鋒芒剌

九二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良臣擇君而事

九三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 或躍在婣,無咎机會來臨可升可跌

九五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成熟

上九 亢龍有悔到巔峰, 自然下跌

用九 見群龍無首互相分工細緻, 無分彼此, 達至融合境界

 象傳解釋卦辭爻辭

《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坤·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八卦取象之歌

是為了便於記憶八卦而存在的,具體內容為:

乾三連 坤六斷 震仰盂 艮覆碗

離中虛 坎中滿 兌上缺 巽下斷

 

卦名次序歌

六十四卦卦名次序歌,你能聽懂多少?

乾坤屯蒙需訟師,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 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 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恆遁兮及大壯, 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 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 是為下經三十四。

 

六爻是從最底向上數的,最底下稱為「初」,接着是「二、三、四、五」,最頂稱為「上」。另外,最頂兩爻代表「天」、中間兩爻代表「人」、最底兩爻代表「地」,也就是所謂的天地人三位一體。

 

易學中的 「象、數、理、占」

 

一部《易經》,可用四個字來概括,,即:象、數、理、占,這是《易經》的基本內容。《易經》的象數理占之間是一種水乳交融的關係,尤其是象數,原本就是一體。

象、數

在易經八卦中,乾卦象徵天,其數為一;坤卦象徵地,其數為八;震卦象徵雷,其數為三;離卦象徵火,其數為 四 ; 巽卦象徵風,其數為五;坎卦象徵水,其數為六;良卦象徵山,其數為七;兌卦象徵澤,其數為二。八卦就是這種象中有數,數中有象,象數合一,不可分割的整體象數符號。

象數與理也是密不可分的。「象數理三者並重,象是現象,數是數學,義是義理。宇宙間有象就有數,有象有數就有理。三者相因互為用,為一整體,足以概括《周易》之全部」。

占,則是運用象數理之思維模式以一定的操作方法與程序占筮自然、社會、人事變化之吉凶。

《荀子大略》  善為《易》者不佔

對很多人來說,易經是一部占卜書,通過占,知天道,明人道,便能趨吉避凶,但戰國末期的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指出,通過研究易經,掌握易經的思維方式,處事原則,以能趨吉避凶,不需要再去占卜問卦。故此學習易經的目的不是去學習占卜,而是去深入學習它的哲理。

 

時、勢、位

易經的時空觀

一個卦中的六爻代表六個時間和空間的組合,每一個爻代表一個特定時空。6個爻由初爻開始向上移動至上爻而止,代表了時間與空間的移動,亦象徵事物變動轉變、或發展的階段。

初九/初六是發展的初段, 上九/上六是發展的末段。一個人只能在審時度勢下,才能趨吉避凶。

易經中「位」的觀念

天位、人位、地位。在六劃掛中,上爻五爻代表天位,四爻三爻代表人位。二爻初爻代表地位。諺語說某人「不三不四」即某人的言行不足成為一個人。

何為當位、得中、中正

當位: 每掛的初、三、五位是奇數屬陽位。二、四、上位是偶數,屬陰位。凡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稱當位。凡陽爻居陰位,陰爻居陽位,則稱不當位。如果爻位是當位的話,爻辭多為吉。

得中: 當爻居於二爻、五爻位時,因這兩爻位分別為上下卦的中位,所以稱為得中。凡得中者為佳、吉利,表示合乎中道。一般而言,如爻不當位,但能得中,仍可吉利。

中正: 若陰爻居二爻,為陽爻居五爻位是既得正(當位) 又得中,簡稱「中正」,十分完美、大吉。

易經中「勢」的觀念

易經共有六十四卦,它們根據時空的變化而排列,第一卦為乾卦,最後一卦為未濟卦。根據卦序排列由上一卦至下一卦為順勢而行,又下一卦轉為上一卦為逆勢而行。順勢較易,逆勢較難。例如由易經的十一卦泰卦轉為十二卦的否卦為順勢,由十二卦的否卦轉為十一卦的泰掛則為逆勢。易經中的卦序顯示世事的自然變化,卦序安排 泰在否前,即泰極否來,才是人生的真像,但在另一方面,從否轉泰則需經歷種種艱辛,排除萬難。泰極否來為順勢而行,否極泰來則為逆勢而行。

 

易道精神

  1.   盛極而衰 變化
  2.   時、勢、位: 在特定的角色及時空,剛好踫到機會來臨 要把握機會應該做的就做
  3.   成事於謀
  4.   言行正道
  5.   趨吉避凶
  6.   變通,通達應變
  7.   居安思危順境時要有警惕心
  8.   活在當下
  9.   自強不息
  10. 謙虛待人
  11. 誠信待人
  12. 天人合一
  13. 止學智者知其所止
  14. 中庸之道
  15. 和諧, 容忍
  16. 知人善任
  17. 逆境時有希望好轉,也是因為 陰陽正反互動。

常用占斷用語

1、亨:通達,順利。

2、利:有利,適宜。

3、吝:遺憾、麻煩、艱難

4、厲: 危險。

5、悔:憂慮,困握。

6、咎:過錯。

 

八卦象徵萬物

  自然 動物 家族 人體 性情 方位   五行
西北
西南
長男
長女 東南
中男
中女
少男 東北
少女 西

 

十二消息卦

IMG-20200415-WA0035

十二時辰/十二月與卦象的對應。從子時/十一月的復卦開始,陽氣漸行漸長,陰氣漸消,直至巳時/4月為純陽的乾卦;自午時/五月的姤掛開始,陰氣漸行漸長,陽氣漸消,直至亥時/十月為純陰的坤卦。

十一
十二月
大壯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易經》64卦中的64個智慧

第一卦 乾卦  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學會定位,養精蓄銳把握機會,自強不息

第二卦 坤卦  學會包容 ,神閑氣定,不會浮躁 

第三卦  屯(音津)卦 不斷進取,讀書明理,走出 幼稚階段

第四卦 蒙掛  遠離疏懶,明確目標,走出蒙昧

第五 需卦 等待時機,抓住時機,不讓機會溜

第六 訟卦: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爭執,冷靜地面對爭執

第七 師卦:伸張正義,寬厚仁慈,不要動不動攻擊,欺負他人,化干戈為玉帛 

第八 比(音彼)卦:相親相愛,和平共處,趕走孤獨,謹慎交友,交真正的朋友

第九 小畜卦:以退為進,儲勢待發,鼓足幹勁 

第十 履(音呂)卦:奮勇前行,堅持真理,堅定信心,量力而為,靠近成功 

第十一 泰卦:善於溝通,誠信待人,增進了解 ,做人應該做個謙謙君子

第十二 否(音鄙)卦:順應自然,順水推舟,懂得順勢顺事,做人應懂得韜光養晦,隱藏鋒芒 

第十三 同人卦 : 和睦相處,平易近人,融入團體,與人合作

第十四 大有卦:柔順謙遜,精中求細,穩妥操辦大事 ,欲成大事者,必備剛柔

第十五 :謙虛謹慎,虛懷若谷,切忌得意忘形

第十六 豫卦:有備無患,奉獻愛心,分享快樂,順時而動,所以暢快 

第十七 隨卦:適應環境,隨機應變,開闊視野,靈活變通,隨順時勢

第十八 蠱(音古)卦:冷静應對困難,糾正錯誤,消除積弊 

第十九 臨卦:智慧感化,德行育人,因勢利導, 大事臨頭,心 莫慌

第二十 觀卦:審視自我,觀察別人,完善自我

第二十一 噬嗑(音逝合)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消除阻梗 ,溝通,突破障礙

第二十二 賁(音秘)卦:樹立形象,提高修養,學會包裝自我 ,裝扮得體,禮法得當

第二十三 剝(音博)卦:順應時勢,尋求幫助,正確對待衰敗,以智慧和勇氣面對衰敗  

第二十四 復卦:有錯必糾,改邪歸正,學會做明白人      

第二十五 無妄卦:光明磊落,腳踏實地,戰勝虛偽      

第二十六 大畜卦:積善行德,招賢納士,招攬人才,不斷積蓄力量,成就大的事業 

第二十七 頤卦:自食其力,養人養德,學會養家糊口,修身養性,以德為先 

第二十八 大過卦:敢闖敢幹,不怕失敗,過渡時期堅強如剛,以偉大的力量和完善的德行跨過大的過渡

第二十九 坎卦:持中守正,以剛強的內心超越坎坷

第三十 離卦 : 愛人者人愛之,助人者人助之,人不可能一人孤獨地活著,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依靠他人 選擇依靠,知命樂天,保存退路 

第三十一 咸卦 : 以誠待人,才能彼此互相感應,才可成為朋友。真誠對待愛情,動機純正,才能換取真心的回報

第三十二 恆卦: 持之以恆,方能成大事,人貴有恆,積極主動,持之以恆人 

第三十三  遯(音頓)卦與小人鬥智鬥勇,遇到小人要學會敬而遠之,如果退避不及要學會隱忍

婉薇小人,敬而遠之,保護自己的學問,明哲保身

 

第三十四 大壯卦:目標正確,懂得放棄,穩步壯大自己,切忌以強凌弱,以勢壓人 

第三十五 晉卦:以誠待人,以德服人,忠於職守,可以求晉升

第三十六 明夷卦:退而自保,難得糊塗,隱藏己身,心懷遠大抱負 

第三十七  家人卦:端正家 風、教子有方,創建美好家園,先齊家方能「治國平天下」

第三十八 睽(音葵)卦:求同存異,信而不疑,學會與不同人相處,切忌求全責備

第三十九 蹇(音堅)卦:追思反省,剛健中正,明智地應該,擺脫困境 

第四十 解卦:平安渡過險境,養精蓄銳,改過自新,切記休養生息

第四十一 損卦:損己利人,吃小虧,佔大便宜,吃虧是福,有失必得,獲得利益 

第四十二 益卦:損上益下,樂善好施,惠人惠己,愛別人就是愛自己 ,以滴水之恩獲湧泉相報 

第四十三 夬(音怪)卦:當機立斷,勝券在握,處理事情要果斷,當斷不斷,難以舉事 

第四十四 姤(音救)卦:不期而遇,珍惜缘分, 選擇朋友,慧眼識人,冷靜地面對意外相遇 

第四十五 萃卦:聚集英才,用人所長,開創光明 以坦誠面對相聚

第四十六 升卦:積累資本,尋找貴人,機會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第四十七 困卦:卧薪嘗膽,笑看人生,面對困境,剛毅冷靜,擺脫潦倒

第四十八 井卦:求賢若渴,善待英才,做合格的老板,選賢用能

第四十九 革(音格)卦:破舊立新,與時並進,改變自我,改變現況

第五十 鼎卦:擔當重任圖謀大事要有足夠才能和 智慧 ,革故鼎新,打破常規

第五十一 震卦:處變不驚,笑容坦然 ,言行自若,遵循行為的規則,浮躁不請自來,靜心坦然面對

第五十二 艮(音巾)卦:時止則 止,時行則行,做事有分寸,自我控制,知止而止

第五十三 漸卦:循序漸進,厚德載物,提升自我,實現目標 ,切忌急於求成

第五十四 歸妹卦:尋找如意伴侶 ,專心如一,白頭偕老

第五十五 豐卦:扶危濟困,達則兼濟天下,居安思危,盛極而衰 

第五十六 旅卦:走出家門,闖蕩世界,尋找發展之路  ,心安,事事皆安    

第五十七 巽(音信)卦:征服人心,謙遜為先,過度謙虛,就是懦弱,要靈活應對,使自己快速達到個人職業發展的巔峰 

第五十八 兌(音對)卦:開懷豁達,齊心協力,共同進步,給人快樂,自己也快樂 

第五十九 渙(音換)卦:凝聚人心,增强實力,一盤散沙是大害 ,挽救挽散先求安靜 

第六十 節卦:潔身自愛,無欲則剛,懂得節制, 不忘節約

第六十一 中孚卦:誠信為上,誠實守信,專心致志,推動事業發展

第六十二 小過卦:小錯無過,大過難容,正確對待過失 

第六十三 既濟卦:大功告成,但要慎防鬆懈,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保護成功果實 

第六十四 未濟卦:永不懈怠,消除悔恨, 告別過去,一切從零開始

 

《易經》中關於宇宙自然與人類社會之理。

一、宇宙自然之理

1、陰陽交感,化生萬物

《繫辭上》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無極

太極

兩儀 陽陰

四象 太陽少陰少陽太陰.

ハ卦 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六十四卦384

而後萬物生焉

獨陽不生,孤陰不長。宇宙萬事萬物皆由陰陽二氣交感互應化生而來。

2、剛柔相摩,變動不居

《易傳》揭示出陰陽兩種屬性處於矛盾的對立統一之中,陰陽消長,矛盾的鬥爭推動了事物的運動變化。萬事萬物不斷地運動變化是宇宙自然的永恆之理。

3、合乎自然,吉無不利

凡事順從客觀規律,合乎自然法則,「順乎天而應乎人」,則吉無不利。反之則凶。

二、人類社會之理

1、尊卑貴賤的社會秩序

《易經》以天道比擬人道,以家庭推廣到社會。人類社會以夫婦制度的形成為社會各項制度的起點,形成了男尊女卑及尊卑貴賤等級森嚴的禮儀制度,形成了有序化的社會秩序。這種社會關係,即為管理人類社會之理。

2、堅守中正之道,無往而不利

《易經》重視中正之道,有很多闡述堅守中正之道必然得到吉祥利益,反之不中不正必然兇險的道理,告誡人們遵守社會道德,用社會公認的行為準則來規範自己的言行,這樣就能趨利避害,維護人類社會的安定和諧。這是做人之理。

3、天行健,地勢坤

《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坤·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易》以《乾》、《坤》兩個純陽至健和純陰至順的卦象表達出一種關於人道的深刻義理。《易經》教導人們要效法天地之道,以積極的人生觀奮發上進,開拓進取,建功立業,升華人生的價值,並以一個寬闊的胸懷,厚實的品德,待人處事,完善高尚的情操。

 

朝乾夕惕,自強不息

 

乾元亨利貞

 

開始

亨通, 和諧

利益

正確, 公正

 

 

初九 潛龍勿用不要過早露鋒芒剌

九二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良臣擇君而事

九三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 或躍在婣,無咎机會來臨可升可跌

九五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成熟

上九 亢龍有悔到巔峰, 自然下跌

用九 見群龍無首互相分工細緻, 無分彼此, 達至融合境界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剛強之餘也需要柔順和包容

 

初六履霜, 堅冰至

六二, , , 不習, 無不利

六三含章可貞, 或從王事, 無成有終

六四括囊, 無咎, 無譽

六五黄裳, 元吉

上六戰龍於野, 其血玄黄 

百物不廢懼以終始 其要無咎: 一切萬物之間都有種關系存在但人與天地萬物之間時時都要謹慎小心做到沒有毛病,學如何做事不會後悔。

  

易學與醫學

黃帝內經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一部醫學經典,大約成書於漢代。它借鑒周易的整體思維,將天地萬物與人視為一個統一的整體,認為這個整體的內在機制就是陰陽相反相濟,五行相生相剋。陰陽在大自然界的表現就是日月、明晦、陰晴、風雨等等。在人體的表現就是表裏、上下、虛實、浮沉等等。五行依照木、火、土、金、水的順序。在氣候方面的表現是風、暑、濕、燥、寒。在功能方面的表現為生、長、化、收、藏。在肌體方面的表現是肝、心、脾、肺、腎。在性情方面的表現是怒、喜、憂、悲、恐。諸種表現形式互相資補,互相剋制。如果是和諧相處,則萬物均平,肌體壯健;如果失和,則物物相殘,臟器相傷。

在人的身體裏血氣和精神是人的生命之基礎。經脈是運營血氣、調和陰陽的通道。人體的陰陽協調,人的五臟六腑就能正常發揮功能,人的精神就能處於正常狀態,人的身體就能健康發育,人的生命就能正常維持和延續。人體的陰陽失調,就會產生各種不適和疾病,乃至精神散失,生命消亡。

參考

《我敢讀64卦》 許海意著(2010) 商務印書館

《傅佩榮的易經入門課》  傅佩榮著 (2017) 九歌出版

《易經精髓》道玄子著 (2017) 智惠出版

《易學漫步》朱伯崑主編 (2010) 學生書局

《讀易經通管理》  冼日明 尹慧兒 陳志輝 謝冠東編著 (2010) 中華書局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